1月10日,上海市閘北區東寶興路與芷江中路口,“新湖·中寶青藍國際”項目所在地。拆了10年的破舊瓦房,依舊有一搭沒一搭的歪斜著。事實上,這片棚戶區竟然在沸騰的上海灘灰色的干躺了10年之久。
不過,現在總算冒出了灰塵,工地內水泥車進進出出,幾臺起重機正在進行施工。
“項目是這個月開工,之前這里10年都沒有人動過,拆遷居民還為此鬧過”,一名住在周遭的市民指著電線桿上扯出的大紅橫幅:“歡迎動遷組2013年1月份進場,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你看到了這些景象,但它有可能只是一個局。這是接觸過該項目的上海一位地產界人士的說法。
他說,這種挖幾下,停幾年的事情,在新湖中寶全國各地很多項目現場已經上演了很多遍了。
“它又可以從銀行套一大筆貸款出來了,據說這一次是30個億。”他說,“當然,它還面臨著其他壓力,不得不開工,但是開工不代表它會給你完工。”
正是這一天,新湖集團發布第N個股權質押的公告,將兩日前剛剛從安信信托、華融信托、昆侖信托解除質押的一批股票轉手質押給中國農業銀行杭州黃龍支行。迄今,新湖集團持有的新湖中寶中用于質押的股份數為31.59億股,占總股本的50.47%,新湖集團手中僅余不到7%的股權尚未質押。
50.47%股權質押,象征著,新湖中寶半數資產已被質押。
因此,當項目貸款放下來,理論上,這幅被稱為“閘北區263號街坊(青-12)舊區地塊”的宅地,已經被質押過2次了。
如果新湖中寶再故技重施,將該項目的項目公司上海中瀚置業定制一個信托融資計劃,那么,這塊地已經質押過3次。
如果再擔保、再發行債券,再……情況遠遠超乎想象。
就這樣,新湖中寶的賬面上就這樣凍結著千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問題是,它們反復質押獲取的資金去哪里了?
上海閘北青-12迷霧
這幅被稱為“閘北區263號街坊(青-12)舊區地塊”的宅地,位于東寶興路、芷江中路,地處內環線以內申城核心區域。周邊是房齡已達數十年的老式磚木結構房屋,為閘北區內一塊面積比較大的棚戶區。
據上海一家中型房地產商回憶,該項目在10年前以0元的出讓金,委手于上海中瀚置業。實際上,中瀚置業原由浙江的中大集團控股,2004年,新湖集團開始收購該公司的股權,但在陸陸續續控股中瀚置業后,公司并沒有對項目進行動工,反而做起了資本騰挪的游戲。
根據理財周報調取的工商資料,自2005年起,中瀚置業先后有過6次股權轉讓、1次引入外部投資者、2次股權質押,股權結構總計9次發生變動。其中,5次股權轉讓涉及到的公司除了新湖中寶,還有杭州歐伽特外貿實業有限公司、浙江眾孚實業有限公司、杭州工商信托等等。同一塊資產,何以要眼花繚亂的轉來轉去呢?
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9月19日,中寶科技股份(即新湖中寶前身)將
60%股權轉讓給浙江眾孚實業。而據理財周報調查,浙江眾孚實業又曾是新湖旗下允升投資集團的控股子公司,2005年8月被轉讓給了兩位自然人:王陳翠、施原洪。一直到2009年。
其間,根據資料顯示,2007年杭州工商信托曾為中瀚置業發行過股權項目投資信托計劃,發行總規模在1.5—2.5億元,以信托計劃資金向中瀚置業增資。這是中瀚置業利用項目做的第一筆信托融資,這筆款項去向何處?
2009年7月22日到9月23日3個月間,這批股權先后又回到了新湖中寶手中。
2009年新湖中寶看上去大施拳腳。2009年初新湖中寶吸收合并了新湖創業,之后拉開了大規模的股權質押融資行動;7月6日,新湖中寶拋出了30億定增方案,其方案中稱,募集資金投向就是包括閘北項目一期在內的5個項目。
據行業中人透露,新湖中寶將該地塊的一期質押給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獲得了19個億的授信,分三年期放貸約12億。11月,杭州工商信托再為青藍國際項目發行受讓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信托規模為3億元,期限為18個月。
上述資金,均沒有轉化為土地開發進展。閘北項目一期一直凍結到了2012年年底,才有松動跡象。
“因為新湖中寶2009年農行的貸款到期了,必須要還掉,所以必須要繼續融資。”上述接觸過該項目的人士解釋,“民怨沸騰,閘北區政府已形同被綁架,只能陪同新湖繼續把以錢補錢的游戲玩下去。最后換了一套方案,按照舊城改造的模式來,去找國開行融資,這一次據說授信30個億。但是必須要動遷85%以上才能辦土地證等各項手續,才能拿去融資。”
據稱,原合作方為所在街道辦,現已無法左右新湖局面,故閘北區政府2012年底已經接手。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