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以上的投資機構將生物醫療、清潔技術、消費升級、新農業作為熱點投資方向
對于企業來說,去年以來國內宏觀經濟增速減緩,實體經濟遇到困難,而今年形勢的不確定性也很大。對于資本來說,退出渠道不暢,A股暫停發行一段時間,美國上市也不給力。面對行業調整期,企業和資本將怎樣抓住機會,尋求突圍?
對于眾多創投機構來說,2013年挑戰依舊。多位受訪的創投從業者都認為,今年會延續2012年下半年的趨勢——調整繼續,甚至比2012年的日子更難過。在這樣的預期下,本土兩家最大的創投機構達晨創投和深創投的負責人都表示要強化基金機構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退出受阻 小創投難以為繼
為了降低IPO退出不暢風險,多數VC/PE機構傾向于“多條腿走路”,而對于難以達到上市要求的被投項目,則選擇通過并購及股權轉讓等方式退出。
“創投行業跟其他行業沒有兩樣,觀察行業趨勢也需要從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入手。”天圖創投合伙人王岑說,創投之所以會存在,一方面是因為企業有資金需求,另一方面則是有一部分機構和個人想通過此賺錢。在王岑看來,2013年這兩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對于企業來說,去年以來國內宏觀經濟增速減緩,實體經濟遇到困難,而今年形勢的不確定性也很大。對于資本來說,退出渠道不暢,A股暫停發行一段時間,美國上市也不給力。如果今年兩會之后A股上市不開閘的話,在宏觀層面會影響到創投的活躍性,而在微觀層面,一些創投機構投資的Pre-IPO項目上不了市,麻煩會很多,甚至有可能會引發系列連鎖反應。
雖然2012年VC/PE機構的IPO退出之路不順利,但根據《2013年中國VC/PE市場發展展望調研》結果,IPO退出依舊將是VC/PE機構2013年首選的退出方式。此外,為了降低IPO退出不暢風險,多數VC/PE機構傾向于“多條腿走路”,而對于難以達到上市要求的被投項目,則選擇通過并購及股權轉讓等方式退出。
根據統計,2013年1月共發生VC/PE支持企業退出事件3筆,全部為并購退出。這是因為2013年1月8日,國內IPO財務核查工作啟動,這次核查工作無論從深度還是廣度上都超過以往。業界預計到2013年6月左右才能全部完成,短期內境內IPO發審收緊的狀況難以緩解。業內機構認為,對于有退出壓力的VC/PE機構來說,降低收益率尋求項目轉讓是值得考慮的一種方式。
青云創投董事總經理林霆最擔心的是:退出受阻對于剛剛興起的國內LP群體的打擊,會影響到一些純粹拿民間資金的人民幣基金創投機構融資。而一些Pre-IPO項目在經歷了這次財務核查等折騰后,可能上不了市,這就意味著資金收不回來,從而引起LP的不滿。
“創投跟其他行業一樣,經歷一個瘋狂到調整期是很正常的,過去用100米沖刺的方式跑萬米肯定需要調整,這也就會影響到創投機構的選擇,大家會往前端走,投資早期中期的項目會增多。”林霆表示。
然而,紀源資本創始合伙人卓福民卻認為,盡管上市退出面臨著嚴峻的形勢,但是創投行業并未完全回歸理性,拐點尚未出現,一些機構還在做著一二級市場套利的夢,企業的估值還沒有完全降下來。
“今年比2012年要樂觀一些,但是一些創投機構會存在募資難的問題。”王岑表示。達晨創投董事長劉晝曾在此前判斷,2013年的創投行業洗牌會更劇烈。“現在很多中小基金在關閉,這個行業有很多機構在減員。” 深創投總裁李萬壽也認為,2013年以及未來對現有的VC和即將產生的VC都是挑戰,除了募資以外,在投資、管理上面也面臨挑戰。他建議:“在退出這個環節,要主動進行設計。深創投已重新提出退出導向,現在投資的時候,就一定要想好未來三五年的退路,IPO不行,能不能并購,需要什么樣的結構安排都需要做提前設計。”
中早期項目吃香 創投強化專業性
國內創投機構要學習歐美,要朝著硅谷的早期投資和天使投資的方向進行創新,以及朝著專業化和差異化的方向進行創新。
面對行業調整期,一些創投機構的策略也隨之調整。北京大學副教授黃嵩判斷,2013年中國小型PE基金會往前端走,投資更早期的企業。也就是說,在中早期項目會有更多的投資機構在爭奪。
隨著能夠較快為機構帶來回報的中后期投資競爭愈加激烈,回報收益壓縮,VC投資眼光不斷前移,更多關注早期投資,乃至涉獵天使投資。清科調研指出,在選擇調整投資策略的VC機構中,有59%的VC機構投資策略重心為成長資本,56.4%表示將重心移至天使投資、早期投資。
“行業競爭大,不僅是募資難、退出難,投資也難,投后管理更不容易。尤其是整個環境不好的時候,投資企業需要創投更多地提供幫助和服務。”劉晝表示,創投機構要擺脫過去利用一二級市場的差價來掙錢的方式,而加大對中早期的投資也是一種防范風險的應對策略,畢竟中早期的投資可以穿越經濟低迷期。
“這個時候也是我們進行反思的時候,要建立每一家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達晨也在完善一些體系,內部做好專業化、渠道化、品牌化和國際化建設。”劉晝認為,專業化將是創投行業的一個大趨勢。
事實上,專業化趨勢在創投界已經開始顯現,一些回報高的創投機構都堅守了專業原則,不再是過去“萬金油”式的創投模式。一些創投都有自己明確的投資方向,團隊也已分工明確,只看某一兩個領域。
李萬壽認為,面對問題和挑戰,國內創投機構要學習歐美,要朝著硅谷的早期投資和天使投資的方向進行創新,以及朝著專業化和差異化的方向進行創新。
卓福民和王岑都表示,2013年公司既有的投資戰略不會改變,但是會根據市場情況適時調整戰術。比如,紀源資本依然會專注于大消費、醫療健康和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等領域;而天圖資本在2013年會繼續堅持在大消費領域投資。
清科調研顯示,在投資行業上,生物醫療、清潔技術、消費、先進制造業、新農業等老牌熱門行業依舊是眾多投資機構關注的焦點,有50%以上的機構將其作為熱點投資方向,而生物醫療成為VC/PE關注行業重中之重。
值得注意的是,半數的VC機構依然會熱衷于TMT行業。林霆分析認為,在這些領域,外資VC和本土VC表現出不同的偏好,外資VC敢于高估值,敢于給某些早期項目下注,而本土VC則更熱衷于文化創意領域。
此外,2013年創投最大的機會還將來自于城鎮化建設的新趨勢。李萬壽表示:“2013年我們的重心是放在管理和服務上面。當然我們也希望在城鎮化建設、軍工產業、移動互聯網、三網融合以及醫療體制改革等相應的領域,都能找到最具投資價值的項目。”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