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江蘇大學"金字塔"模式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2013/12/19 16:30      王玉龍

點擊圖片分享到上海灘微博

《 人民日報 》2013年12月19日18版 版面截圖

原題:江蘇大學“金字塔”模式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種下一顆子,收獲一樹果(教改一線)

前不久,在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上,江蘇大學學生鄧紋紋的作品一舉獲得特等獎。這位性格文靜的女孩大二時進入導師的課題組,僅一年多時間就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三篇SCI論文。她謙虛地說,“其實,一開始只是跟著學長‘打醬油’,參加學校的一系列科技創新活動,漸漸點燃了我對科學研究的熱情。”

像鄧紋紋這樣積極參與科技創新的江蘇大學學子還有許多。作為一所以工科見長的綜合性大學,江蘇大學壘起了一座“金字塔”,系統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并催生了一系列創新成果。近年來,江蘇大學獲得了4項“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金獎,五捧“挑戰杯”“優勝杯”,培育了4支年利潤過百萬的大學生創業典型。

科研立項,讓創新的想法清晰可行

9月初,江蘇大學流體中心博士研究生周嶺剛從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留學歸來,就馬不停蹄地帶著“輕巧節能型多級離心泵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參賽“挑戰杯”并獲得了一等獎。

5年前,還在讀研一的周嶺就把多級離心泵作為研究對象。如今,周嶺和他的小伙伴發表了學術論文22篇,獲得了全國“節能減排”競賽一等獎。更難能可貴的是,以第一發明人身份,他們已經申請了8項發明專利,技術被企業采用。

“完全沒有想到會在科研路上走這么遠,現在我已經愛上科研、以科研為榮了。”周嶺感慨地說,參與科研立項就是開啟科研征途的導火索。

從10萬到70萬,江蘇大學大學生科研立項費用也一再追加。剛剛結束的第12批大學生科研立項中,學校資助了1070個項目,超過3000名學生參加了課外科研項目研究。

創業教育,走進了課堂更走進了頭腦

因為“女神計劃”相冊,江蘇大學創業大學生王迪君最近很“火”。作為森威工作室的負責人,這位藝術學院大四學生拍攝了20名江大“女神”,并計劃聘請她們擔任工作室接拍的微電影的主角。王迪君說,創辦之初,他們是校內最渺小的一家設計類創業團隊,入駐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一年半時間,由于瞄準了鎮江地區視頻制作的空白,已為鎮江市消防隊等制作了多個視頻和微電影,核心成員從4人擴大至20人。

江蘇大學的學生無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接受的創業教育是國家隊層次的。以國家級精品課程《創業管理》、教育部精品視頻公開課《創業人生》為主線,創業教育的輻射力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實施創業教育,不是讓每個大學生都去創業,而是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江蘇大學校長助理、學工處處長李洪波說?,F在,學校聘請了56名經驗豐富的校內創業教育專家、校外企業家,開設了15門創業教育課程,創業理論和業界發展緊密結合,深受學生的喜歡。

“創新就是挑刺,我們鼓勵大學生凡事多問一個為什么。”江蘇大學副校長繆子梅介紹,為了讓創新的意識在大學生心中扎根,江蘇大學建立了創新學分認定、科研立項、創新創業學校、校內“星光杯”、全國“挑戰杯”五大平臺,從普及到培訓到練兵,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

層級化實訓,“孵化”創業夢想

年產值2000萬元的江蘇昊源集團有限公司,是江蘇大學畢業生劉春生創辦的。和劉春生一樣有潛力的創業種子,在校時都要接受“創新訓練、創業訓練、創業孵化、市場轉化”的“層級化”創業實踐訓練。作為全國首家設立的創新創業學校,2002年至今江蘇大學創新創業學校已培養5000余名學員,滾動入駐校內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項目達60余項,10余家校內創業公司入駐校外孵化器繼續孵化。

“有過創業經歷,得過全國金獎,找份好工作沒有問題。”說這話的流體中心研究生馬正軍配得上這份自信,他創辦的公司致力于水泵節能改造,已申請發明專利4項、軟件著作權1項,獲得過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競賽特等獎、第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今年7月,從江蘇大學畢業后,堅持著創業夢的馬正軍獲得了“南京321計劃”100萬元創業啟動資金的支持,他對節能改造服務業的春天充滿了憧憬,“不管是直線還是曲線,只要努力,創業的夢想總會一步步變成現實。”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