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的創業旅程 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2015/05/11 09:25      王金曉

自從三月份,總理在兩會上提出“互聯網+”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創業的便成為最熱門的話題。這一潮流也正在席卷剛剛進入社會的90后,無數青年人興致高昂的輾轉于各個公司,激情澎湃的講解著自己的商業模式。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年輕的創業者眼里,是一個又一個機遇,一個又一個風口,可是在旁觀者眼里,這些更像是一種個人判斷,甚至是頭腦發熱。

截止2014年,全國工商注冊的中小企業總量超過4200萬家,但是真正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力,為人們所熟知的企業恐怕不足1%。經過幾年的發展,能夠存活下來的恐怕也就這不足1%。羅列這個數字并不是要反對創業,而是想提出這樣的疑問,創業,真的想好了嗎?

“改變世界”還是讓自己相信在改變世界?

幾乎所有的創業者都在標榜自己的不同,這是合情合理的,沒有差異化,根本沒必要談創業。但是,這種差異化需要考慮兩個問題:第一,是創新還是優化?第二,會不會被復制?

許多創業者愛講互聯網垂直領域蘊藏的商機,實際上者更多的是滿足特定需求或者少量用戶的需求。這種情況下,產品的差異化更像是微創新而非實際的創新,在互聯網迭代更新的潮流下,互聯網巨頭的一兩次優化可能就會把這樣的商機抹殺。

互聯網實際上還是巨頭的天下,BAT幾乎無孔不入,互聯網的各個細分領域幾乎都有行業的龍頭?,F在許多創業者想到的創業點,這些巨頭并不一定沒有看到,一旦有某種新業態孵化,這些巨頭能夠很快跟進甚至復制。

在硬件行業,創新的周期更是曠日持久的,蘋果改變世界也是經歷了三十多年的積累,創業者短期內想有所突破還是過于功利。老羅創業宣揚自己是接過喬布斯衣缽的人,賈躍亭做手機也認為自己將顛覆行業,但實際上,這兩家公司的產品歸根到底也沒有跳出安卓的系統、智能手機的基本功能,改變世界也自然談不上。

手里的資源、自己的經驗夠了嗎?

知名自媒體人孕峰曾經在《且慢捧殺90后》中認為,“90后現在充其量是潛龍勿用,低調修行的時候,若想一上來就試試飛龍在天,就怕失重的時候下面正好是北冰洋。”

第一批第二批互聯網領袖都經歷了長時間的蟄伏,這些人為創業積累了重要的資源。也許國外有比爾蓋茨、扎克伯格這類大學創業的先例,但一方面這只是鳳毛麟角,另一方面,東西方文化與社會環境有很大的差異。

在國內,人脈關系、社會影響力都要靠積累,而青年創業者往往不具備這些資源,這種情況下,很難打動投資者。很現實的情況是,很多激情澎湃的創業者,甚至很難獲得一個對話的機會。業務的推廣也是屢屢吃到閉門羹。

除了資源,管理經驗、行業規則、法律政策的理解也是制約青年人創業的重要方面。創業前期也許靠的是團隊的激情,但隨著隊伍的壯大,人員的安排、管理都需要走向正規化,年輕的創業者在這一方面往往有所欠缺。余佳文讓員工“拿一億分員工”、“員工自己開薪水”這些實際上反應的是管理經驗等方面的不足。同樣,如果對行業規則理解不夠深刻,對法律風險預估不足,都會為創業增加阻礙。

有堅定地決心嗎?

創業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創業者往往會比大眾看得更遠,這需要一個用戶接受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便是創業者的苦日子。阿里巴巴99年建立,但是用戶網上購物的習慣是近幾年才逐漸培養起來的。

對創業者來說,短時間內想要做出質的變化,想法太過功利。而如果片面追求盈利或者規模,甚至會輸得很慘。以P2P平臺為例,不少創業者用高回報率來吸引資金,做大規模,最終卻問題頻發,甚至跑路,這些都可以作為前車之鑒。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