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碎碎念:我通過在 36 氪發表《求職不是藍領核心痛點,從社交切入藍領市場更合適》一文,認識了許多同領域從業者。交流后發現,不少朋友都走上了我們曾經走過的路,我決定整理下自己創業 9 個月以來的經歷和感受,算是創業過程中的一些積累,分享出來供同仁們參考。本文作者張鵬(微信:zhangpengmatt)。
我們最初也做藍領招聘
我在上篇文章中寫道,“找工作對于藍領打工者來說,有這個需求,但它不是核心痛點”。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論,是因為我們最初也做過藍領招聘。2014年 底,我進入藍領領域,真心感覺市場很大,由于我們有個合伙人之前在做勞務派遣,所以很自然地選擇從藍領招聘開始做。但很快,我們就發現了以下問題:
職位來源問題。盡管我們可以通過工廠和人力中介解決掉一些職位需求問題,但更多的是我們從其他網站采集過來。流程就變成用戶先投遞簡歷到我們這邊,我們再處理才能到企業那邊,這個過程太復雜。
工廠招人是批量式的,由于直招的成本和效率的問題,工廠一般不會養太大的人力資源隊伍。工廠的招聘流程是,發布招聘需求出去到固定供應商或合作過的有牌中介或工頭手里,再由這些中間人組織零散的工人到工廠面試,面試的時候一般是工人們集合在食堂或集體活動中心每人填 3 張表(入職申請表、體檢表、勞務合同或外包合同),然后開始體檢(移動體檢車或工業區醫療中心),最后簡單和 HR 做個面試(看有沒有紋身)。所有工廠的招人是直接看人(普工)。而互聯網招聘是零散的,工廠 HR 沒有精力看簡歷,更不會挨個去篩選。如果工業區藍領招聘應用不能源源不斷地為工廠提供批量穩定的工人,那么企業這邊就不會使用這款產品。
工廠都有自己固定的供應商,他們有自己的優勢:可以快速解決企業短時間所需大量臨時工、小時工、同工同酬等用工需求,而且用工方式靈活;批量外包,可適當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縮減管理人員,減少招工成本及人力資源管理成本同時減少勞務爭議,出現勞務爭議由勞務公司出面解決等。這個行業里盤根錯節的利益關系很難打破,互聯網公司若沒有足夠多的資源和固定的人才供給,是無法改變目前的格局。
用戶粘性不強,使用頻次很低。雖然藍領打工者跳槽很頻繁,但目前他們找工作最常用的方式還是通過老鄉、朋友介紹,或者直接去心儀的工廠毛遂自薦?;蛟S,這就像當年的智能機普及一樣,他們還沒那么快就接受 “用 App 找到靠譜工作” 的觀念。
下圖是廣東一工廠招工 求職者通宵排隊的情景:
太重的社交功能會適得其反
在無法解決上述問題后,我們團隊通過調研和思考,決定改變方向,從社交切入藍領市場。從使用習慣上,我們的目標用戶經過了 QQ 和 QQ 空間多年的熏陶,可能用一款社交產品上手,會比招聘產品更快一些。
更重要的是,藍領打工者有著強烈的社交和休閑娛樂需求,卻從未得到滿足。為什么會出現諸如富士康 N 連跳這樣的事件?封閉的工廠、匱乏的周邊娛樂設施、單調的工作,導致工友們感到生活枯燥乏味、無聊苦悶,精神世界長期處于緊張和壓抑的狀態,無法釋放。
基于這些考慮,我們第二次改版產品,決定從工友們的業余生活切入,以官方組織活動,帶動工友們自發組織,并在另外的功能模塊里加入招聘需求和互助、二手交易等服務。
通過地推,我們增長了很多用戶。官方組織活動會吸引許多工友參加,還有用戶問下次活動何時搞?但問題來了,他們很樂意參加官方活動,卻基本上不會自發組織活動。雖然我們對自發組織活動的工友提供各種獎勵去刺激,但依然效果很差。而其它一些功能也沒有發揮出它的作用,這讓我們意識到社交功能過多過重,并不能帶來更高的活躍度。
聚焦核心功能,深耕藍領市場
效果不好,我們就砍掉了大部分功能。同時調研發現,我們目標用戶很愛玩 QQ 空間,所以第三次改版產品,我們做成了同工廠的動態說說,也是同工廠的微博。我們試圖打造出同廠紅人,利用線上線下活動去提升他的口碑和影響力,以此提高用戶積極性。說不定哪天用戶在工廠內某個角落撞見了同廠紅人,這是新浪微博顧及不到的地方,因為大 V 離這個人群太遙遠。
做過一段時間后,我們發現數據還不錯,無論是活躍度還是口碑,獲獎的用戶也很嗨皮。但我們并不滿意,原因是我們根本沒有解決掉他們的核心痛點,當新鮮感一過,用戶玩膩了慢慢就會流失,粘性還是會差。
事實上,在第三次的版本里,我們有過很多次的迭代,總感覺不盡如人意。所以我們決定放棄現有版本,聚焦某個核心功能,做一款更輕、更好玩的工友社交產品,解決工友們下班后枯燥無聊的生活問題,讓他們更加快速、便捷、高效地約會交友。
(廣州站回家過年,拍攝于廣州火車站)
藍領領域創業共同面臨的問題
上次文章發表后,有一些網友表達了不同意見,這很正常。如今的藍領市場里,除了招聘和社交,還有電商、教育以及金融等等,大家都選擇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誰能最先勝出占領市場,尚不可知。所以,我想對藍領領域的創業者,說說我們共同面臨的問題:
1、初心:為什么要做這個領域?
實話說,這個領域的各項成本都很高,很苦逼,我們的用戶接受度還沒那么高,他們之間缺乏信任感。我們進入藍領領域的目標是:讓工友們享受到移動互聯網的紅利,能零成本的找到心儀的工作,每天都過得開開心心,不再有 “空巢老人”“留守兒童”,不再受 “春運” 的折磨,工業 4.0 下可以順利的轉行到服務業。不知道各位創業者,是否和我們有共同的考慮?
2、痛點:了解我們用戶的痛點,我建議直接進工廠去體驗生活,而不是在大都市里意淫出用戶的各項需求。
我們全團隊曾在珠三角一大型工廠里面生活了一個月時間,那種 “單調枯燥” 讓我們備受折磨,周邊的配套設施和城市里根本無法相提并論,所以我建議這個領域的創業者,不要在大都市去猜測我們的用戶,不要說只是到了東莞看到情況確實如此就以為了解了我們用戶,不要僅僅觀察了一段時間就認為自己真正了解了他們,我覺得我們必須要深入到工廠里面去上班,去做流水線工人,去輪班,你可能才會有所了解,不感受工友的心,又怎么會做出工友喜歡的應用!
3、資源:必須要有很強的地推和工廠資源。
現在有一些很牛逼的互聯網團隊已經入場,如果只是看到了藍領市場的想象空間,但沒有線下資源的話,還是建議慎重。這個市場不能靠純粹的互聯網玩法,之前我們在這塊兒有過很深刻的教訓,當然你有錢就另說了!
最后,我期待和藍領領域的創業者共同進步,幫助我們的用戶解決生活和工作上的問題。如果想深入探討的創業者和投資人,可以加我微信(zhangpengmatt)交流。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