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創業你要繞開的五大坑

2015/09/10 11:44      小澤 liuzhengru

導語:5大坑:英雄難當、金錢難擋、模式太炫、不合邏輯,還有一條:相信別人勝過相信自己。

20150910111250342

創業就是自我的修行和歷練。雖然今天創業多了很多坑,要求創業者的能力也更強,但一定有一部分人會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在這時,只要記住一點,別把自己當英雄。如果你認為你自己是英雄,你就是陳勝吳廣,時代造就了英雄,時代也會把英雄埋葬。

文|顛覆式創新研習社社員 小澤(微信公眾號:xiaozeriji)

英雄可以創造一個新的時代,時代也可以造就英雄。但到底英雄是怎樣出現的,是千呼萬喚使出來,還是從默默無聞到草根逆襲?

第1個坑:

現在是創業最好的時代

于是人人都以為自己可以是英雄

誰都不可否認現在是創業最好的時代,時代的浪潮涌起,站在風口浪尖的人貌似像英雄,因為他們引領時代,占領高點。但他們只是時代的英雄,不是創造了一個時代的英雄。

這樣定義的原因有二:

第一,浪潮之巔,人人都覺得自己可以被時事造就,所以人人創業好似人人可以當英雄。

第二,能成為英雄的前提不是你很厲害,而是由時代的背景作依托,就像陳勝吳廣能夠起義成功是因為天下苦秦久矣,不是因為陳勝吳廣很厲害,如果沒有陳勝吳廣,一定還會有李勝張廣。

恰恰最后陳勝吳廣的失敗就是他們把自己當成了英雄。所以,英雄是時代造就的,是必然中的偶然,一定會有但是誰就不一定了。

這是當今創業出現的第一個坑:在產業時代的大變革下,人人都以為自己可以當英雄。

第2個坑:

很容易融到太多錢

于是錢沒有花到刀刃上

融資不是競爭力,賺錢才是

誰都不可否認今天融資很容易,雖然有人說資本市場不是傻子,創業者不可能隨便拿個項目就能融到資。

但是相比過去,現在的資本市場確實很寬容。只要會講故事,貼一個好標簽,選一個好方向,例如互聯網加之類的就很容易融到第一筆錢。

因為資本市場的很多錢是原來做實體企業用來放高利貸轉移到私募投資的。

私人的小額貸款出現了多骨諾米牌的坍塌,就把這部分“閑置”資金拿到創投市場上找機會。分散投資10家企業,最后只要一家上市,也會得到超額回報。

太容易拿到錢對創業者來說是一個大大的坑。

一、很多年輕創業者是小白,第一次的創業幾乎涉及不到成功與失敗,其實更多是從一名自然人過渡到商人的歷練。

這種歷練就是饑餓感,就像狼崽子要成為草原狼必須先餓幾天再趕到大草原上,這樣捕殺才會變成一種生理反應。

如果一開始這種饑餓感不培養起來,這個創業者的殺氣和狠勁就不會有,也很難成為一名合格的商人。

二、錢來的太容易,會把燒錢當習慣,當借口。

因為不是用自己的錢創業,在找不到盈利模式的時候就會偷懶,先干著再說,走著走著就會有盈利模式了。很多人都說BAT不都是這樣干起來的么,但BAT只有三家,燒死的有幾百家,上千家。

如果把自己當成英雄,一定不會是英雄,大多都是烈士。而且第一次用融資做初始資金創業的人,如果進行二次創業他還是會用別人的錢創業,這個習慣很難改。

三、如果錢來的太容易,就不會用錢做杠桿。

商業是一種短缺經濟,因為短缺所以要創造,如果什么都有誰還去創業。如果不會把資金當杠桿,有一天融不到錢但是還沒有盈利,肯定會完蛋。

所以創業,尤其是第一次創業,就是考驗創業者創造金錢的能力,甭管是忽悠還是一板一眼。能賺到錢就是生存能力的建立,先活下去才能考慮長久。

但是現在很多人已經舍本逐末了,把融資額當成自己的營業額和利潤率,很多時候企業死不是因為沒有錢,而是錢太多了。

能融到多少錢是彈藥,干掉敵人的數量才是碩果。如果這個人拿到很多彈藥用機關槍一個人沒有打死,這個人就是沒有創業能力,如果有個人沒用彈藥,用匕首或空手搏斗就把敵人殺死了,這個人才是厲害的。因為困獸之斗,只有一個人能活下來,最有生存能力的人才會站著。

第3個坑:

設計很炫的商業模式

但是產品要么方便、要么便宜

由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品特性是要么方便,要么便宜,所以產品的設計一定要簡單;商業模式就變得很復雜,甚至很難找變現的落地點,需要二次,三次才能打擊到盈利點。

這是很多做互聯網企業的共識,這個共識慢慢已經上升到一種理念,甚至是圣經的高度。所有的企業都要按著這個理論走,明明一個好生意,套上公式就變成了壞生意。

無論時代怎么變,商業的底層邏輯永遠不會變。什么樣的模式才是好的商業模式?

第一、變現直接,資金流通快。

說通俗點就是,錢好收,快進快出。沒有現金流的生意再好也是個爛生意。影響力大不等于錢多,錢再多不代表留在自己口袋里的錢也多。但是很多人已經過分注重規模,而忘記了現金流和資金周轉頻率這兩個商業鐵律。

第二、要么容易復制,要么一點多維。

有些行業可以進行復制,也可以做大規模,就是賺一群人的錢。有些行業只能是匠人模式,例如設計,創意等等,這種模式不可能從手藝人都改成做平臺,中國每個行業的平臺數量是有限的。

這些人賺錢就要一點多維,通過核心競爭力在一個人或一小部分人身上多維度的賺錢,也就是多賺幾份錢。

不是所有的行業都適合做大,同樣做大也不意味著都是好生意。容易復制,一點多維都是好的模式。

任何行業的商業模式走到最后一定都是最簡單的,移動互聯網不是讓錢變得更難賺,而是一部分人先進入某一行業用某種手法賺錢,如果再用同樣的手法賺錢后來者一定沒有機會。

所以就出來了免費,產品免費形成二次打擊的能力,羊毛出在豬身上等等,這都是后來者為搶奪市場而建立的商業模式。

但把市場搶奪過來后,一定會啟動最直接的收費模式。淘寶生出來了天貓,小米開始賣高端機了,滴滴在專車司機身上抽成。走到最后,一定是極簡的商業模式。

為什么時下的創業導師都讓新人選擇細分市場?就是要選擇極簡的商業模式,如果你選擇的商業模式很復雜一定不要做,情感延遲也會變冷淡,錢收的晚了用戶也不一定會買單。

如果你明白簡單的商業模式是成立的,但是行業內很多人都在用了,你用就沒機會,這說明你不適合在這個行業里創業。對的事情要對的人來做。

第4個坑:

創業需要不斷做減法

但是減法越來越難做

避免“必須符合邏輯+鏈條很長”

互聯網改變了人與人的連接方式,原來一個人處理信息的能力假如需要50%的力量,但是今天需要200%的力量都不止。大道至簡的道理誰都懂,但是信息如此多,機會如此多,誘惑如此多。一個人要把自己放空,去其糟粕,留住精華是何其難。

創業就是一段自我修煉的路程,創業也是一個不斷做減法的過程。但如今需要減法的能力遠比過去要強,需要升級版的做減法。

創業者在設計項目和思路時,常犯的有兩個錯誤:

一、必須符合邏輯。

很多事情有邏輯未必是對的,符合邏輯的東西也未必賺錢。邏輯只是自我安慰的手段。邏輯是想出來和設計出來的,不是事實。所以創業不是設想一個創業項目的邏輯,而是找到價值點。

而且有些事情的成功根本是沒有邏輯可言的,是用動態的變量求證的,不是用邏輯的定量考證的。只要符合價值元點的事情就有可為,甚至是走一步看一步,先把第一步的錢賺了再說。走對了第一步,后面的自然符合邏輯。

二、鏈條很長。

現在很流行的兩個詞叫生態鏈和產業鏈閉環。所以在一開始設計思路的時候就要設計很多配合的模塊,似乎不把所有的子項目展開就不是一個大生意。

阿里開始賺錢是因為B2B的會員費和誠信通,騰訊是游戲,百度是競價排名,這些模式都是如此簡單。閉環和產業鏈都是后來延伸的,在一開始誰都沒有想到到底要怎么做。

所以好生意永遠不是設計出來的,只有把最簡單的事情用最簡單的方式賺到錢才是最根本的。

第5個坑:

圈子里的高人太多

然并卵

創業就是自我的修行和歷練

自從有了移動互聯網的社交工具后,我們開始強調圈層,弱關系。把我們以前聽不到的聲音通過連接可以迅速接收,這是就出現了所謂的大咖、導師、高手。這些人通過互聯網的工具把自己的意見和觀點傳播到中國各處。而很多創業者也很喜歡“借勢”,把這些人的經驗和言語視為寶典。

這個世界永遠存在著一個真理:

“失敗的人告訴不了你成功的經驗,成功的人不會跟你說他是如何真正成功的。”

失敗的人講的話還可以聽聽,他不是告訴你一條捷徑,而是告訴你哪條路上有哪些坑;而成功的人的話幾乎沒法聽。所以所謂的高人,只能代表他們自己立場的觀點,聽聽就好,千萬別信。

創業永遠相信的人只有自己,產品,商業模式,都是通過自己最低成本的試錯一步步打磨出來,這個時候沒錢需要用杠桿,或者拆借,幾乎不會融資,因為相信自己能做成,在最貴的時候融資賣掉才符合商業規律。

甚至在關鍵的時候連團隊都是不可信的,如果他們比你強,你就不適合做老大。你必須比所有人看的遠,看的準。

所以創業就是自我的修行和歷練。雖然今天創業多了很多坑,而且要求所有創業者的創業能力也更強。但一定有一部分人會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在這時,只要記住一點,別把自己當英雄。如果你認為你自己是英雄,你就是陳勝吳廣,時代造就了英雄,時代也會把英雄埋葬。

時代才是唯一不變的英雄,我們只是跟著英雄在后面喊了兩嗓子,拾了點碎銀子。如果真是把自己太當回事沖到了最前面,這種人一定不會死在別人后面。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