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國高校投資與創新支持體系(圓桌論壇二實錄)

2016/06/18 13:59      李云琦

挖貝網訊 6月18日消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MBA教育中心主辦的“第十六屆中國MBA發展論壇暨資本市場創新——中國新三板創新層高峰論壇”于6月18-19日在北京舉行。會議以“資本市場創新”為主題,探討未來MBA教育的創新發展模式的同時,探究資本市場如何成為經濟發展的驅動力量。挖貝網作為支持媒體對會議全程進行報道。

圓桌論壇二主題:建設中國高校投資與創新支持體系

主持人:

孫焱 泰有基金合伙人

對話嘉賓:

楊巖 北大企業家創投基金執行合伙人

劉博 清華啟迪之星投資公司董事總經理

祝曉成 英諾創業圈創始人、北航臻迪夸克空間創始人

屈浩錕 武漢智新創客董事長

張林先 北京包子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

圓桌論壇二:建設中國高校投資與創新支持體系(挖貝網wabie.cn配圖)

圓桌論壇二:建設中國高校投資與創新支持體系(挖貝網wabie.cn配圖)

下為各位嘉賓發言實錄:

祝曉成:大家好,臨近中午了,命題作文我回答一下,然后簡單發散一下。其實前面諸位嘉賓,包括前面一個環節講到咱們創新創業以及和資本對接的情況,我感覺理念上其實大同小異的,今天來的各位嘉賓包括前面的兩位談得都是我們這么多年實踐的干貨,能夠實現這么深的基本上理念慢慢相同。英諾創業圈我們2011年清華百年校慶開始做起來,我們做的時候基本上在海外看了一圈,受了一些啟發,當時說也在清華做一做孵化器+基金的模式,開始了實踐。過程不說了,我們現在受下來全國北上廣深,以北京為主導,長三角、珠三角都有我們布局十幾個點的孵化器+基金,我們基本模式一個地方一個孵化器+一支基金專門投咱們早期從天使到(英文)的階段企業。同時我們也在海外做了一些布局,我們在美國包括加拿大,包括我們做了一些基金和孵化器的對接和直接的投資。包括日本、東南亞我們現在也在做。聽起來負載比較多,我們核心專注點還是在互聯網,以及現在比較火的智能化包括文化、體育以及健康這些領域我們做重點的投資。

回到我們今天的主題就是跟MBA的關聯性,我自己也是清華1996屆的MBA也是比較早的,剛才伊校長跟我聊MBA的歷史,我們今年20周年我回去跟很多校友的溝通,我自己是清華經管MBA的理事,同時我帶一些MBA的學生,還有其實前面孫老師講的比較多,我不能多講清華了,我們也跟其他高校合作,包括剛才余總這邊,我們跟北大、北航、北郵、北理工做創新創業的對接,包括輔導,我們做創業大賽,實實在在把我們導師制貫徹到我們每個學生的創業當中。我們這幾年時間下來坦率得講前幾年的實踐對于大學生創業是覺得不怎么地的,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我們會說大學生投資靠不靠譜,實話來說不靠譜。但是可以說這兩年變化很快,我們從每次大賽的項目水準,以及拿到投資的情況,以及他們發展過程當中實際的表現,都是不斷的越來越好,做一個橫向比較,我當年在歐洲美國待得時間比較長,看了很多他們的路演,他們做路演水準高于我們,我們現在做路演水準越來越高,不光光是演講水平,也是實實在在背后他們做創業所有環節,包括團隊搭建應該做什么,怎么做也是越來越好。結論是說現在越來越靠譜了,當然還是需要我們所有的剛才各位提到資源的努力。我們今天坐在這里討論創新創業該怎么做?討論一些問題提供一些想法,我想過十年也許創新創業和我們現在的所謂傳統的大學教育完全是一個家常便飯的事,就是它不會是特別難做或者特別突出的事,可能跟未來大學教育是非常有機的一部分。也許將來過十年討論別的東西了,但創新創業應該是大學教育的基礎部分,這是我剛才坐在臺下聽各位分享我的一個想法,這也是我若干年前一個積累,我以前合伙人是每個美國人,他六七十歲了已經退休了,他十年前,07年08年他說他最后一件事情是要做美國高校教育的變革,他自己是史丹福的教授,他聯合很多的教授,美國教育高層的資源,他們當時提出這個理念在美國做專門針對新興市場和科技市場的新型人才的培養。我想這是十年前他想做的事,可能我們也在這個過程當中,再過十年我們也許看到創新創業是一個非常完整或者是非常成型非常成熟的也是能夠對于社會對于每個人自然而然的事情,這里面有適合的人不適合的人,但是不用討論,適合的人自然可以去做,這是我一個體會。謝謝。

屈皓錕:大家好,我們叫洪山創客,我們認為武漢市如果要產生一個比較好一點或者比較偉大一點互聯網+這樣的公司,我們認為130萬的在校生可能是一個寶庫,我們也認為創新這種精神在高校領域是最好的聚集地,我們回答外界問題基于這樣一個出發點。我們做得時間比較短,我們去年6月份才開始成立,我們用實干和落地的精神來做的,李克強總理提到叫做高端人才+草根創業這樣一種模式。我們洪山創客采用我們洪山創客天時投+創業導師+企業+大學生創業團隊,采用這樣一種股權眾籌的模式做的大學生創業的。我們認為目前來講區別于很多的孵化器,是找經營團隊大學生自己項目的方式,我們也在走差異化的創業模式。

像我們目前跟孫總他們合作的3D畫筆我們認為比較高端比較大氣清華博士創業的項目,通過我們平臺對接到武漢的70多個接近80個創新俱樂部去,由這些創業團隊幫助他們做市場的落地。實際上我們更多著眼于比較普通大學生越來越多愿意跟我們玩創業,從他們進入高校到他們畢業最后實現他們能力的提升,實現他們未來創業或者就業價值的提升,這是我們設計這一套模式的出發點。

當然我們通過跟泰有投入的方式可能讓接受草根創業的大學生越來越多,我們從實驗上來看很多的大學生特別是95后還是蠻有這種愛心的。我們目前盡管是獲得我們泰有兩百萬的投資,我們武漢從4月份開始我們注冊八個大學生團隊,他們持股比例在50%以上,他們也投錢。目前已經正式運營有六家公司,目前來看我們整個商業模式開始進行總結和可復制方面的打造。接下來我們會在深圳和天津進行模式的復制,未來是想通過資源的整合,通過資源的互換把我們模式復制到全國去,我們走的是輕資產的模式,重點是在模式的創新上面做一些探索和創新。所以我也希望在座咱們MBA高端人才能夠有一些高端的項目來跟我們洪山創客進行對接,我們主要做平臺橋接這樣一個動作,謝謝。

張林先:為什么激動呢?就是見到各位同學想起我自己我是MBA學生,我1998年讀MBA,是咱們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院的研究生,到現在時光荏苒18年過去了。如果咱們在座同學要想了解18年怎么創業的可以問問我,我可以告訴大家一個秘訣我離開哪個公司哪個公司上市。2010年我離開漫步者漫步者上市,2006年我離開合力金橋、合力金橋上市了。從這里面和大家探討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創新如何創業問題?一個是創新,我想任何一個企業任何一個人都需要有創新的思維,像德魯克舉一個例子創新不是技術領域的詞是經濟領域里面的詞。你如果把一個冰箱賣給愛斯基摩人,這就是創新。我們在座同學想講創新不要專注于在技術上創新可以是一些業務領域的創新,給他企業或者給你個人業務上帶來一個幫助。

更主要通過這種幫助帶給我們的客戶,帶給企業所面對的客戶帶來這種幫助,也就是說你有了你存在的價值了,因為你有了價值你才能夠有本錢,才能發展。所以今天另外一個激動原因是什么?在座幾位都是投資人,多少年來我一直夢想有一天我有錢了投給別人,我相信會有這么一天的。今天既然跟投資人坐在一起,各位創業的時候都想得到資金的支持,在座投資人他們投資的理念大家發現也有一些轉變。過去我們投資都是看什么?我投以后多長時間能把錢收回來多少倍的收益?,F在絕大多數投資人投得是價值。你這一塊業務,這一個業務模式對你所照顧的客戶能夠帶來什么價值?關注點已經變了,所以剛才提到一個詞叫做“公益投資”,這是對社會有價值的投資。在座各位你們就敢更加放心大膽的創新思考,因為互聯網給我們帶來是什么?實際上是智慧的共享,它不僅僅是財產的共享,更重要是智慧的共享。我們由腦袋在互聯網上把這個智慧共享出來的時候,我們需要有一個體系的支持,所以給自己找一個理由我18年為什么創業沒有成功還一直在創業,我一直專注于管理方面研究,尤其近6年跟著包政老師做管理方面研究,你不管創業創新也好,最重要你需要增加一個素養,就是在你有項目有錢有人之外你需要增加管理素養,到底管理是什么?管理涉及的作為一個企業它的營銷是什么?很多人沒有談清楚,所以前段時間包政老師帶我們寫一本書叫《營銷的本質》,把什么是營銷說清楚,在社會上很多人把推銷也當作了營銷,把廣告也當作了營銷,把掙錢也當作了營銷,把營銷概念說亂了。,實際上美國ARRA(音)也是2004年把營銷概念搞清楚,我們國內營銷概念真正理清楚的話是近年來,包政老師這本書用10年寫的書我們配套案例把營銷說清楚,近期出一本書叫《重新認識管理》,把管理說清楚,這里面給大家一個支持就是理論方面的支持。如果你創業你可以稍微了解了解這些理論,有了這些理論以后能夠有利于您更好的創新,更好的去創業,當然創業在這個理論支撐之外你還需要有一點點經驗能夠幫助您,更主要也需要有在座的各位,有價值投資方面的投資人幫助您。謝謝。

孫焱:張林先張總從理論角度點評幾位嘉賓向的創新創業設計,人格測評人格測試跟德魯克一模一樣的,他自己充分體現了在創新創業路上我們除了追著錢走以外也可以追著我們內心的興趣,所以他把管理研究越來越深度。我們下面談第二個問題。我們在座的有北大首期MBA就是楊巖總,有清華1996MBA祝曉成,還有中國礦業大學的首批MBA,劉總直接去MIT讀MBA,我們屈總跟MBA和大學生們形成合伙人了。第二個問題在我們互聯網日漸成熟了,共享經濟風起云涌這樣大時代背景之下,因為在座都是MBA以及歷屆MBA主席們,希望大家給我們MBA參與雙創提供具體的建議?;ヂ摼W大家不用多說,共享經濟方面可能大家也都知道大概有三大要素,第一要開發過剩產能,我想MBA們人力資源一定是非常值得開發的一種過剩產能。第二個人人共享,我想選擇讀MBA同學們很有可能絕大部分是思維極其活躍但是心態又不太安分,所以MBA參與雙創的問題,第三個搭建共享平臺了,這一點上MBA校友非常希望嘉賓重點解讀一下,從你們角度來看如何整合MBA推動高校雙方搭建非常有效的共享平臺?

楊巖:這兩年我做校友基金,我們投資的對象主要是校友創業,發現一個現象,比如說在北大創業群體最活躍的就是商學院的學生。和我們以前的理解,因為商學院在國外我們理解可能是培養職業經理人的,但是在國內比如像光華管理學院我發現它更像斯坦福的MBA,就是他們骨子里血液里有一種創業的沖動,剛才幾位企業家講到創業本身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沖動一種血液。我發現我觀察的群體MBA正是這樣一群人組成的。

進入MBA的群體我覺得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就是第一它的這種自信,我覺得創業就是有這種自信,他敢于有魄力邁出這一步,我覺得MBA創業,就是群體互相的鼓勵,互相的給予對方勇氣這個很重要。第二個就是資源,資源其中最重要就是人力資源,我創業一個好漢三個幫,我團隊從哪里來?我們觀察到在我們投的企業里如果MBA創業往往是一幫同學一起大家形成共識,有這種創業的共識,這也是非常重要的資源。第三個就是在中國現在環境下各個商學院之間的互通有無的分享精神十分的活躍。也就是各個商學院之間互通有無,無論是分享活動也好,聯誼活動也好等等,這種機制包括我們類似德里挑戰賽(音),就是把商學院群體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創業讓我們在信息層面,人力資源層面,甚至在我們勇氣方面要高出其他的群體。我是覺得大家還是要運用好現在這個時機,就是雙創這個時機,大環境時機,包括我們在座機構很關注這個群體,盡早的珍惜這種資源為你創業助力,謝謝。

劉博:感謝主持人,我還要更正一下我是清華大學和MIT聯合培養的MBA,嚴格意義上是清華的碩士研究生,在美國杜克待了一段時間,在杜克是MBA的交換生,針對MBA我有很多相關的東西,我們團隊一半是MBA,一半有清華博士海歸組成,每個組織群體有他自己的特性,MBA很好一點綜合知識、復合背景、溝通能力、市場能力我都很強,這是他優點的地方。今天我講三個詞,這三個詞是MBA未來創新創業發展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個詞叫做情懷。大家都知道去年的中文在線童之磊,創業的時候是我們清華商業創業大賽第一名,當時他提出是數字出版,這是1999年還是1997年那時候我在念書,那是我們前輩投的,他提出數字出版是一種情懷,書或者知識通過免費的形式通過數字形式一定能夠分享出來,那時候可能時機還不對,創業的時候沒有人看好他,沒有人支持他,正是因為他有這樣一種情懷他堅持了,到去年15年上市,我們作為他投資人到今年是第七年等他退出,等我們完全能退出是20年,所以我說這是一種情懷,這是我們肩負的使命,也是創業者追隨內心的需求的一種情懷。因為我們MBA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又在各個行業里面是非常優秀的精英分子,自然而然有一種優越感,或者對機會或者對社會的認知感,更多有時候忘了內心追隨的東西到底喜歡什么要什么,我們看到很多MBA都是逐利都是投資的,在MBA群體更多人追隨自己內心追隨情懷。

第二個專注,MBA機會很多,每個人都有很多的背景,這個群體里面到處都是機會到處都是資源,很多人從這件事到那件事一直在變,我們看到企業家創業者也好基本上都會在他認定的方向非常專注的去做,但是他根據他外界環境變化調整。

第三個融合,MBA學到的知識、經驗、氛圍很好,多多稍稍有自我的優越感,和別人融合,尤其在學校跟社會上成功的企業創業也好,有一部分表現出比較自我。其實創業的時候一個人永遠不能成為創業成功,永遠不是一個人它是一個團隊,所以希望大家在融合方面,怎么領導一個團隊,怎么發揮團隊更大力量方面起到更大作用。謝謝大家!

祝曉成:看到時間提示了,我們會配合,MBA這一塊剛才我們也聊到其實1991年開始到現在是第26年,其實從我念MBA,到我現在接觸的MBA來講情況很不一樣,我們當時MBA生源有國家機關政府還有大型國企,基本上民營企業私營企業幾乎沒有,但是到現在來講應該是很平均了,各個行業都有這是第一。第二個就是說每個大學MBA的生源不太一樣。我熟悉除了清華、北大、長江、中歐等其實都不太一樣,簡單來說比如說理工科出來的,也有純金融或者傳統產業起來的,簡單來說是這樣的我覺得MBA的創新創業這一塊來講還是要根據自己的特長。從我投資角度來講看得比較清楚了,我們投資角度發現比如說互聯網金融,現在新興的文化傳媒這一塊,MBA的群體相當多,經常在創業團隊有咱們MBA,但是純技術這一塊MBA相對很少了,基本上是理工科的背景。我們針對MBA來講也是要看到MBA自己的特點。剛才講到MBA本身也是來源于不同他的工作經驗工作背景行業也不一樣,最好還是從他的行業背景挖掘這是最有效的,不會浪費自己的東西,當然跨界也沒有問題。

再講一講關于跨界,我覺得MBA優勢本身有一個跨界能力。包括EMBA也是,做課程本身就是要求能適應很多的行業,適合行業里面的共性把管理抽出來反過來應用到各個行業里面去,本身對跨界的適應性指導性要發揮好。剛才孫老師提到美院,我們發現投到美院的項目往往是非常有意思非常出彩,他們正好用很跨界的方式去做。里面包含了設計包含了設計思維,結合了比如說我在朋友圈曬最近的超跑其實這是這幫人干的,MBA的特性這方面應該是很突出的,所以結合好一些行業我覺得是大有可為的。從我們角度來講更愿意投資能夠有一個比較好的組合,剛才劉博也提到了,就是說他們怎么樣有一個情懷執著某件事情,堅持做下去整合好大家的資源,這些優勢是MBA充分發揮,我們看到這樣的團隊也是非常高興去投資幫助它成長,我就說這些,謝謝。

屈皓錕:我簡單一點,我用一句話分工協作、人盡其能、合作共享,充分利用各種平臺資源,最好找準自己的價值定位,實現人生的出彩。

張林先:獻給大家三個詞用來創新創業的幫助,第一個詞大家如果創新和創業的話還是關注微信,移動互聯網時代真正形成連接的還是微信,基于微信做你的業務。因為大家都知道物聯網使得每一個東西都有一個唯一識別碼,微信使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有唯一識別碼,這兩個唯一識別碼在微信上實現了統一,大家關注這個特點。第二個社區商務,有人關注叫社群經濟,但是我覺得我們叫社區商務更準確,波特說企業競爭有兩條線,要么是后項一體化,要么前項一體化,后項一體化統一了技術,前項一體化統一了市場,我們做MBA創業我們需要把市場的力量組織起來,我們怎么挖掘怎么組織起來?靠社區,社區不是簡單社群能夠形成力量的,詳細內容我們找機會探討。第三個詞給各位同學一個詞就是胸懷,我們作為MBA我們需要整合其他人的力量,比如說研究人員的力量,投資人的力量等等,我們MBA在公司內部希望它能夠有能力做成一個平臺,把其他人都能夠穿起來,就像鋼筋混凝土里面,鋼筋混凝土為什么有強有力的承載力量,因為水泥把各種粗骨料、細骨料、鋼筋都給黏到了一起了,有胸懷才能做黏合劑,,很多項目失敗由于創業者之間協調出了問題,不是說項目本身出了問題,是人出了問題,所以從誰開始,從項目核心團隊里面的MBA,從自身開始有胸懷包容別人,謝謝。

孫焱:請各位嘉賓用一兩句話展望一下未來兩三年高校雙創的發展趨勢?

楊巖:我做一個廣告,這兩年我一直做投資,我寫一本書馬上要出版,叫做《風向》,互聯網時代創業和投資圖譜,如果在座的咱們商學院的學生愿意創業,我覺得它是你很好的圖譜,就是創業地圖,讓你了解整個的互聯網時代的創業全貌,然后在根據你自己稟賦選擇你的創業方向。我自己有一個公眾號叫做“巖之有理”,這本書可以看我公眾號,未來這兩年我覺得還是如火如荼,但是會既會經過大浪淘沙也會涌現出很多新興機會。

劉博:用一兩句話挺難的,就像技術創新一樣,任何一個創新任何一個運動有一個泡沫期,有一個高潮、冷靜、提煉、穩步發展這樣一個過程,我們現在正在經歷前面兩個階段,未來兩三年也馬上進入穩步發展階段,我們高校到底定位創業精神培訓,還是創業方面,如果認清的話我們其實所有跟創新創業相關的人我們都會做得更好。

祝曉成:我展望了一下十年,十年有可能是我們未來很自然的事創新創業,包括早期的投資。如果說兩三年的話從時間來講肯定是相對早期。前幾年我們在高校做了專門針對學生的基金,水木清華基金,余總是創始合伙人,我們把專門針對學生的孵化器帶到了學校,也把很多創業導引課和一些大賽帶到了學校。我覺得大家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現在還在實踐一件事,我們在帶學生天使,我們叫“一起學天使”,首期從清華開始。我們希望實踐過程當中不斷摸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未來兩三年我們還會在這個路上堅持,也應該能看到更多好的東西冒出來,我們期待,非常樂觀的。謝謝。

屈皓錕:我還是堅持高端的項目一定要接地氣,所以我認為兩到五年應該誕生草根創業團隊風氣用云的兩到五年,希望大家多一點跟我們這種平臺合作。

張林先:幸虧說是兩三年,如果十年以后我不知道高校還存不存在了,當然說的危言聳聽,確實是國際上討論的一個話題,互聯網來了真的把我們學習方式改變了,包子堂做一個實踐用手機碎片化的方式把學習內容傳遞給大家,去年雙十一,包政老師紀念德魯克的一小時講課通過微信群527個群21萬多人同一個時間來聽,將來真正傳遞知識方式是不是有一種新途徑需要大家探討。近兩三年來我們作為MBA應該走在互聯網轉型橋頭前面,引領它,很多傳統企業非常焦慮,前端有一個詞叫做互聯網焦慮,我們MBA應該是掌握互聯網創新轉型的技能和方向和途徑,然后幫助傳統企業進行互聯網轉型,這是大勢所趨,也是我們價值所在。謝謝。

孫焱:這一輪廣告時間結束,我做一點點總結。剛才MBA校友分享了MBA參與雙創資源非常充沛,號召大家進行資源的整合,允許我用共享經濟鼻祖(英文)跟大家做一個總結分享,他說當我們越來越多體驗到整合資源的價值時就會越加相信應該去分享而不是占有,應該給予他人我們擁有的,教給別人我們學到的,所以學校雙方呼吁咱們MBA的參與,希望我們本組討論給MBA參與高校雙創帶來一點新的啟發,提供一點新的思路,感謝大家的聆聽,感謝嘉賓分享,謝謝。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