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編者按:因涉嫌違反證券期貨相關法律法規,中泰證券成為今年以來第四家遭證監會立案調查的券商。據《新京報》報道,中泰證券回應表示,在與證監會溝通核實后,中泰證券的保薦業務,財務顧問業務及新三板業務均正常進行,中泰證券的IPO申請,再融資也在正常審核狀態。
不過,讀懂新三板分析稱,證監會對中泰證券立案源于公司的新三板做市業務,涉及內幕交易。 “新三板二級市場的流動性幾近枯竭,但中泰證券依然成功減持了易所試127.2萬股,減持主要集中在2015年下半年。”
業內人士指出,立案調查才剛開始,中泰證券稱就已接到會里確認,保薦業務及三板掛牌推薦業務均正常進行。這未免也太過于草率了,調查才剛開始,沒有最終定論。
針對此事,中泰證券方面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根據監管要求,目前無法對此事進行回應。并表示媒體報道的中泰證券回應,并非出自中泰證券新聞宣傳口,他們沒有對此事回應。
中泰證券被立案調查 或和新三板做市業務有關?
據讀懂新三板分析,中泰證券因做市業務被立案調查,成為新三板市場最受關注的事件之一。無論做市商,還是投資者和上市公司,對此都高度關注。市場普遍關注中泰證券究竟因何被立案調查,種種跡象顯示,被調查和新三板掛牌公司易所試相關。
“就是新三板做市的事,涉內幕交易。我們的保薦業務及新三板掛牌推薦業務均正常進行。我們公司的IPO申請也在正常審核狀態!”一位中泰證券人士表示。至于涉內幕交易的新三板公司,該人士并沒有說。
但種種跡象顯示,被調查和新三板掛牌公司易所試相關。矛頭直接指易所試,有券商新三板高管確認了這一信息。另有做市商負責人稱,“圈內普遍認為中泰證券被調查和易所試相關。”
有資深二級市場人士認為很可能與此相關,“如果是其它事情,比如做交易量,應該不會上升到證監會層面。”這位人士系統梳理了易所試的二級市場行情,他認為易所試的走勢比較“怪”。新三板二級市場的流動性幾近枯竭,但中泰證券依然成功減持了易所試127.2萬股。減持主要集中在2015年下半年。
2015年5月11日,易所試主辦券商兼做市商齊魯證券(中泰證券原名)以每股20元(復權價1.9元)認購70萬股(復權后為735萬股),認購金額為1400萬元。
2016年2月26日,易所試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章源、董秘張萬翔和原總經理白龍橋被證監會調查。12天之后的3月8日,易所試中止了50億元的定增,中止原因就是因為證監會的調查。5個多月后的9月1日,中國證監會通知決定對中泰證券進行立案調查。
中泰證券:被調查未影響保薦業務
今年的中泰證券可謂是風波不斷,從保薦公司涉嫌財務造假,到被股轉系統要求提交自律承諾,曾經擦邊非法集資的“彭晨案”也再度引發關注……
中泰證券發布公告稱,于2016年9月1日收到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的通知。據新京報報道,9月8日中泰證券回應被證監會調查一事稱,在與證監會溝通核實后,中泰證券的保薦業務,財務顧問業務及新三板業務均正常進行,中泰證券的IPO申請,再融資也在正常審核狀態。
知情人士稱,中泰證券被調查確實是因為新三板做市業務。而新三板做市業務與保薦業務無直接關系,故不適用《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知情人士稱,公司自身IPO項目不受影響。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數據顯示,中泰證券是新三板掛市場上最大的做市商,累計做市303家企業,發展迅速。此前還傳聞,中泰證券以“股權激勵”的優厚待遇吸引海通證券(600837)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海通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姜超跳槽到中泰。不過9月7日,李迅雷對跳槽、股權激勵一事予以否認。
新三板重量不重質?
據悉,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數據顯示,中泰證券是新三板掛市場上最大的做市商,累計做市303家企業,居于首位。累計推薦數量則為403家,僅次于申萬宏源(000166)和安信證券。
據環球老虎財經報道,9月2日,新三板企業——聯科股份,被股轉系統采取了出具警示函自律監管措施的決定。根據股轉系統發[2016]260號文件顯示,自2014年12月12日起,聯科股份有至少7次違規事實,多與關聯企業山東聯科卡爾迪克白炭黑有限公司、山東聯科白炭黑有限公司資金往來有關,而這些信息并未在臨時公告或定期報告中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作為主辦券商的中泰證券,自當難辭其咎。聯科收到警示函的同天,股轉系統發布監管公告,決定對中泰證券采取要求提交書面承諾的自律監管措施。
今年7月,中泰證券保薦的ST鑫秋,也因涉嫌財務造假,被監管部門調查。如果財務造假被認定,那么鑫秋農業已經涉嫌欺詐發行。恰似此前的欣泰電氣(300372)。
同時,截至9月1日,尚有6家企業正在接受中泰證券的新三板上市輔導。分別為中科軟、凱倫建材、邁奇化學、華恒生物、和氏股份和力辰光。此外,中泰證券擔任保薦機構的IPO排隊企業共有21家,在新三板的推薦掛牌業務中,有4家處于待掛牌狀態,59家正在申報。
作為最早布局新三板業務的“三板大佬”中泰證券,如今卻撞上從嚴監管的槍口,就算調查結果樂觀,要消除事件所產生的影響也著實不易。
21個IPO項目在審 上市岌岌可危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同往常一樣,每一次具有保薦資格的券商被立案調查,總是會牽連眾多的上市公司與擬上市公司正在進行的IPO、并購重組以及再融資項目。按照現行《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規定,保薦機構、保薦代表人因保薦業務涉嫌違法違規處于立案調查期間的,證監會暫不受理該保薦機構的推薦;暫不受理相關保薦代表人具體負責的推薦。這意味著,中泰證券保薦的在會或準備遞交申請審核的項目都將被暫停受理。不過消息稱,中泰證券此次被立案調查案涉新三板,新三板做市并非保薦制,不適用保薦業務管理辦法。因此,IPO、再融資項目并不受影響。
來自證監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1日,中泰證券擔任保薦機構的IPO排隊企業共有21家。分別是擬在上交所上市的中原證券(已反饋)、華達汽車科技(已反饋)、營口金辰機械(已反饋)、南京金埔園林(已受理)、浙江百達精工(已受理)、上海復醫天健醫療服務產業(已受理)、辰欣藥業(已受理)、安徽華恒生物科技(已受理)、亞振家具(已通過發審會);擬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的山東華盛中天機械集團(預披露更新)、山東聯誠精密制造(已受理)以及擬在創業板上市的普聯軟件(已反饋)、杭州集智機電(已通過發審會)、恒鋒信息科技(已反饋)、華瑞電器(已受理)、山東泰和水處理科技(已受理)、江蘇凱倫建材(已受理)、山東海灣吊裝工程(已受理)、江蘇立華牧業(已受理)、邁奇化學(已受理)和和力辰光國際文化傳媒(北京)(已受理)。
在再融資項目,中泰證券共有5個項目處在排隊中,其中,四家處于已反饋,一家為中止審查,分別為湖北省廣播電視信息網絡、云南云投生態(002200)環境科技、北京數字政通(300075)科技、西部證券(002673)和山東新華制藥(000756)。截至目前,上述5家上市公司還沒有就保薦機構中泰證券被調查一事發布相關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被立案調查的中泰證券本身,也正處于排隊的進程之中。資料顯示,中泰證券擬在上交所上市,保薦機構為東吳證券(601555),目前處于已受理狀態。按照現行證券法的規定,公司公開發行新股,應當滿足“最近三年財務會計文件無虛假記載,無其他重大違法行為”。同時,根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的規定,發行人不得在最近36個月內違反工商、稅收、土地、環保、海關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受到行政處罰,且情節嚴重。這意味著一旦未來中泰證券遭遇證監會行政處罰,將影響上市進程。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