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公司逃離新三板 或倒逼流動性提升政策加速出臺

2017/01/24 09:18      王興亮 郭麗霞

種種跡象表明,新三板優質公司正在加速沖向A股市場:上市輔導的公司數量、做市轉協議公司數量、遷址貧困縣的企業數量均出現猛增。

IPO提速,不僅對A股產生了影響,更是波及到了新三板。在IPO越來越強的虹吸效應下,新三板危機也開始隱現。

記者統計wind數據發現,今年1月,新三板接受上市輔導的公司數量環比增長近六成。加上做市轉協議公司數量也突然增加,以及遷址貧困縣的企業也逐漸增多,種種跡象表明,新三板優質公司正在加速沖向A股市場。

分析人士指出,當前A股IPO提速、成功轉板案例增多、創業板門檻低過創新層等等因素交織,給新三板傳遞出A股大門加速敞開的信號。

“這對本已交投不甚活躍的新三板來說,無意于釜底抽薪,通過提升流動性來留住優質公司已成為新三板的當務之急。”東北證券新三板研究中心總監付立春表示,優質公司由新三板流入A股的局面在未來仍將持續,而新三板也將進入與A股博弈時代,互相爭搶優質公司資源,一系列扶持政策有望加速出臺。

各種轉板動作突然猛增

IPO虹吸效應越來越顯著,新三板優質公司流失的趨勢也越來越不可扭轉。

1月11日,新三板掛牌公司杰普特發布公告稱,

公司目前已進入首發上市的輔導階段,為盡快完成IPO申報,擬申請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終止掛牌。值得一提的是,杰普特2016年12月23日正式在新三板掛牌,距進入上市輔導不到20天,到宣布擬摘牌不足一個月。

杰普特只是新三板IPO大軍的其中一員。記者統計wind數據發現,今年以來,進行上市輔導的新三板公司數量突然增加,截至1月20日,已有34家新三板公司宣布接受上市輔導。而去年12月,接受上市輔導的公司僅21家。

“創新層企業作為新三板優質公司的代表,可謂市場基石,如果大量‘跳槽’至A股,或將動搖新三板的市場地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三板投行人士表示,這一現象應引起監管層的重視。

另一個反映IPO虹吸效應的現象是,越來越多新三板公司由做市轉為協議轉讓。在2016年以前,新三板還沒有一起做市轉協議案例,在整個上半年也僅有10例。從下半年開始,做市轉協議之風愈演愈烈。2016年12月,做市轉協議的企業數量達到當年頂峰,共有29家企業發布做市轉協議公告公告。2017年,做市轉協議企業進一步增加。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20日僅13個交易日的時間里,就有34家企業發布做市轉協議的相關公告。

天星資本研究所副所長王晨表示,沖刺IPO是企業由做市轉協議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有關政策,股東人數超過200人的企業申請IPO需向證監會申請行政許可,此外,證監會還對股東人數超過200人的公司合法存續與股權清晰進行審核。“一旦做市企業決定進入IPO輔導階段,為避免造成額外行政審批事項、加大企業IPO風險,做市企業更傾向于轉回協議轉讓以控制股權分散程度。”

此外,隨著2016年9月8日IPO“扶貧政策”推出,一些優質新三板企業紛紛嘗試通過遷址貧困縣走上IPO的捷徑。

據不完全統計,IPO綠色通道放開后,已有超過30家新三板掛牌公司遷址貧困縣,尋求未來縮短IPO排隊時間。

“能夠IPO的公司對新三板來說是比較優質的公司,但受困于新三板目前的流動性困境,以及A股巨大的估值提升效應,轉板IPO將會是一個長期的現象。”上述投行人士表示,部分新三板公司想要轉板是正常的市場流動,如若大量公司都想逃離,那一定是新三板出現了需要重視和思考的問題。

IPO提速刺激新三板神經

新三板公司紛紛轉板IPO,也與當前的市場環境有關。

從2016年四季度開始,新股發行明顯提速,累計下發131家。進入2017年,IPO的公司平均每天保持在2-3家左右。這意味著,不但目前在A股排隊IPO的600多家企業可以一年消化掉,一批新三板的優質明星企業都有被A股IPO消化的可能。

“以前是擔心IPO排隊太久,耗不起,所以不打算轉板;現在發行速度提上來了,不趕緊轉板怕錯失良機。”深圳一家新三板公司董事長告訴記者,公司近期也在和券商溝通上市輔導事宜。

IPO發行提速帶給新三板的另一個暗示是,轉板的成功率也在相應提高。

過去十年,新三板共有15家公司成功轉板,其中大多集中在2015年7月以前。但從去年12月開始,已有包括江蘇中旗、廣東拓斯、三星新材三家企業陸續IPO或過會,示范效應明顯。而從創業板的上市標準來看,新三板創新層的標準已經不低于創業板。

1月20日,證監會公布8家IPO過會企業名單,華瑞電器赫然在列。查看華瑞電氣的招股書可以發現,該公司2015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為1538.43萬元,2014年為2103萬元。雖然符合創業板的上市要求,但相比新三板創新層已然“要求”放寬不少。

根據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創業板上市需滿足的業績條件是最近兩年連續盈利,且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于一千萬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但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于五千萬元。而要上新三板創新層的條件之一是,公司連續兩年盈利且年均凈利潤不低于兩千萬元。

“華瑞電氣的過會一定程度上表明監管層對優質公司發展的支持,這對新三板創新層的公司來說,無異于一種鼓舞。”深圳一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目前新三板創新層很多公司業績都符合創業板上市條件,但礙于排隊時間過長,所以才選擇新三板,“如果上A股變得更容易,相信會有很多公司轉板。”

以目前正在進行上市輔導的新三板創新層公司球冠電纜為例,2015年的營收為15.19億元,凈利潤為7066萬元,比不少主板公司業績表現都好。

“許多公司掛牌新三板就是因為融資需求,如果需求得不到滿足,自然會想辦法轉移到能滿足需求的地方。”付立春表示,轉板后不僅有利于公司估值提升,還有利于公司進行融資,幫助公司更好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未來或爭搶優質公司資源

在我國建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中,新三板市場是一個獨立于A股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之外的市場,不僅有其獨特性,也有其重要意義,承擔著扶持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重任。

如果優質公司紛紛“逃離”,有業內人士表示,新三板將空有其表——里面只有一大批既沒有成交量、也不優質的“僵尸企業”。

“新三板市場面臨著一個自身發展的問題,同樣也需要做大做強。”獨立財經撰稿人皮海洲認為,如果新三板符合A股上市條件的公司都轉板到A股市場,新三板市場就留下一些“歪瓜裂棗”,那么新三板市場自身的發展就會出現危機。

“新三板要留住優質公司,當前最大的問題就是解決流動性。”付立春表示,不僅是一級市場上難以定增融資,二級市場也是交投清淡,進一步抑制了公司融資。“融資難題不解決,那企業就無法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更好發展,最終傷害的會是整個市場本身。”

“如果新三板不提升流動性,越來越多的優質公司可能謀求轉板,這將給新三板帶來巨大影響。”付立春表示,新三板要想發展好,必然要通過一些優質公司帶動包括投資者數量、交易量、融資額、盈利水平、股東回報等多個方面的提升,“缺乏優質公司這些都無從談起,所以可以預見,未來新三板和A股將互相爭搶優質公司資源,一系列扶持政策有望加速出臺,而這對目前的新三板企業來說,將是一個好的信號。”

“面對A股的‘爭搶’,如果維持當前的狀態,新三板必將是輸的一方,更多公司將流向創業板,甚至主板。”一位新三板投研人士表示,“相信監管層也已注意到這個問題,并在研究解決方案。”

事實上,為解決流動性問題,監管層也一直在努力。去年12月,股轉系統公布了10家首批參與做市的私募機構名單,私募基金做市有望很快成為現實。

新鼎資本管理公司董事長張馳認為,除了私募基金做市,進一步引入機構投資者,讓公募、保險、信托等資金入市,都是目前可能促成新三板流動性進一步提升的方法。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