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板聯通三板還需做出制度協調

2017/02/10 11:04      盛景荃 胡程平

春節前夕,隨著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的通知》(下稱“《通知》”)的發布,進一步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俗稱“四板市場”)的頂層設計方案正式出爐,四板市場的定位也終于塵埃落定。未來如何將三板與四板市場打通很值得關注。

2008年以來,為探索拓展中小微企業股本融資渠道,各地陸續批設了一批區域性股權市場。而在新三板還未向全國擴容之時,一些地方也已上馬建設區域性的股權交易中心。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國內已有40家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掛牌企業1.74萬家,展示企業5.94萬家,2016年為企業實現融資2871億元,其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包括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天津股權交易所、前海股權交易中心等。而不少投資者、甚至部分有掛牌融資意向的企業曾表示,對這些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與新三板的區別尚未充分了解。

事實上,幾年之前,三板市場和四板市場在(早期)定位和功能上的確多有重疊。而此次,《通知》已明確:區域性股權市場是主要服務于所在省級行政區域內中小微企業的私募股權市場,不得為所在省級行政區域外的企業私募證券或股權的融資、轉讓提供服務。

盡管《通知》明確了三板市場立足全國、四板市場扎根各省的基本格局,但在目前的實際操作中,在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地方性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的部分企業并非其本地企業。如深圳的前海股權交易中心與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最具規?;?,掛牌及展示企業數量分別為13510家、9703家,有相當部分并非其本區域企業。

對此,某券商人士認為:“地方股權交易市場中‘區域性市場’的概念是在2012年證監會出臺的《關于規范證券公司參與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指導意見(試行)》中提出來的。在此之前,國際、國內通常理解的市場都是沒有區域限制的,例如國外的市場都面向全球開放,中國因為存在外匯管制而無法面向全球開放,但都是面向全國開放的。因此,地方股權交易市場的跨區域問題是歷史形成的。”

對于這部分“歷史存量”性質的異地掛牌企業的去向,一些嚴格遵守四板市場本區域發展定位的股權交易中心翹首企盼,希望流向外省市股交中心的本地企業能夠回歸;而一些“面向全國”的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則認為,對于跨區經營不能“一刀切”,對于“存量”的異地掛牌企業,如果服務到位且風險可控,保持現狀不失為一種周全的辦法。

其中,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是全國最早一批設立的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某位接近該中心的人士認為:“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像其他在2012年證監會定義‘區域性市場’概念之前設立的同類市場一樣,都面向全國開放。當然,該中心服務的重點依然是上海,其次是長三角。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的《通知》明確了各地股權交易市場的定位,限制跨區域發展,預計焦點性問題主要在于掛牌企業自身、股權投資人和債權投資人,特別是掛牌后有融資需要的情況。”

目前,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基本處于“一行三會”的金融監管體系之外,由地方政府批準設立和監管。由于各地實際情況差異較大,不同區域監管規則迥異、監管力度不同,造成地方交易所發展參差不齊,交易制度更是不盡相同。這為四板市場對接三板構成了現實的障礙。

某家已掛牌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準備年內摘牌并轉投新三板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聽到四板轉三板的說法已經很久了,但是兩個板塊打通的明確細則還未出臺,現在要轉的都是退出四板后再登三板。從現實情況來看,兩個市場交易制度完全不同,新三板是T+1,四板是T+5,合格投資者的門檻就差距更大了。”

據了解,目前區域性股權市場合格投資者門檻差別較大,低者僅10萬元,而高者可達300萬元,新三板的合格投資者門檻則是500萬元。

據悉,證監會當前正研究新三板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合作對接機制,按照2015年證監會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展的若干意見》,將推進具備條件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運營機構開展新三板推薦業務試點工作。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