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我的名字做品牌,對每一件商品用我的人格、以我一生的名譽做擔保。如果我把張鐵軍的品牌做臭掉,就相當于我這個人也臭掉了!”
春秋時期,趙國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無人不曉,當年秦國為得此玉愿以15座城相交換。雖然和氏璧的下落至今未明,但寶玉在古代被視為國寶卻是不爭的事實。
“玉文化在中國有八千多年的歷史,翡翠在清朝時期就是我國皇家貴族享用的玩物,一直以來受全世界收藏家的追捧,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由于我國解放后大量翡翠珠寶流向國外,所以好的翡翠在中國才剛剛開始被挖掘。”說這句話的人是張鐵軍。
張鐵軍是誰?也許你在媒體上看到過,在愛好玉器的收藏者和消費者嘴里聽說過。走進上海城隍廟“老飯店”隔壁的百年老店“珠玉匯市”,也許你會恍然大悟:張鐵軍不就是響當當的翡翠品牌嗎?是的,張鐵軍是個品牌,也是一個企業家,他就是上海張鐵軍珠寶集團董事長。
在“珠玉匯市”二樓的會客廳,《浙商》記者見到了張鐵軍本人,大耳朵、大鼻頭,用民間的說法就是有福相。“你早來半小時就好了,劉曉慶半小時前還在我這兒選翡翠呢。”張鐵軍笑著跟《浙商》記者說道。
來這兒買翡翠的不乏社會各界名流,因為這些翡翠都由張鐵軍每年親自去緬甸挑選,然后由玉雕大師親手雕刻而成,所以很受歡迎。在緬甸邊貿做翡翠原料生意的緬甸商人,都稱他為“中國毛皮多”(緬語:中國翡翠大王)。
“翡翠大王”的玉石皇宮
張鐵軍是浙江嵊州人,15歲開始就學做銅匠維持生計。“文革”結束后,一次偶然的機遇使他與翡翠結下一生的緣分。
“小時候,城市里的文物商店常來農村收古玩,他們一兩年來一次,每次也只呆三四天。”張鐵軍看到很多農家都愿意將家里的“破爛”拿出來換錢,而且還價格不菲,于是就要來了文物店的地址,“我是當地人,人熟地熟,向同鄉四鄰收購東西自然要比城里人方便,而且收購翡翠等玉器比做銅匠更容易賺錢,所以從此我就做起了舊器收購。”
從自己單干式的“收”與“賣”,到如今翡翠的采購、加工、銷售一條龍,翡翠在張鐵軍心中早已不是一宗買賣、一筆生意那么簡單。
“我要蓋一座玉石皇宮,那里有一個博物館,將放滿我畢生所藏以及天下最寶貴的翡翠珠寶。”
張鐵軍口中的玉石皇宮正是他近期的新項目——上海玉博園。它位于浦東浦江鎮與三林鎮之間的浦星路、蘆恒路交匯處,占地60多畝,先期投資5億元,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建中。這是張鐵軍心中的玉石皇宮,集玉器文化研究、產品設計、生產銷售、人才培養之大成,將成為亞洲最高端的玉器產品研究、設計、生產、交易中心。
這是張鐵軍的心頭大事,每一天他都會翻閱上海玉博園精美的設計畫冊。“‘玉博園’建成后,一定會吸引更多的工藝名家、名師聚集于此。”張鐵軍頗為自信地對記者說。
用名字做品牌
張鐵軍用自己的名字做品牌已經十幾年了。而十幾年前,在國有企業當道的背景下明目張膽地標榜自己是私人的企業,風險可想而知。
“我當時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和膽量,我用我的名字做品牌,對每一件商品用我的人格、以我一生的名譽做擔保,保證商品的質量。如果我把張鐵軍的品牌做臭掉,就相當于我這個人也臭掉了!”張鐵軍十分堅定地說,“這也是我對自己的督促,我寧可損失錢也一定要做好!”
買珠寶玉器最怕的是買了假貨,針對顧客的這一心理,2001年,張鐵軍就在全國首創了售后服務“三承諾”:只要是從張鐵軍這里買的翡翠或珠寶,一可8折回購;二可原價調換;三可去指定的銀行辦理質押貸款。
“只要是從我這里買走的翡翠,我們就對其終生負責。如果一段時間后想換個好的,只要補差價就能原價調換,如果真的需要用錢我們還可以回購。”這樣的售后承諾保證了產品的信譽,也立刻打消了顧客所有的顧慮。“如果是不保值商品或售假貨的商店,是斷然不敢做出回購承諾的。”[page]
網羅大師提升價值
“要把翡翠做到最頂端就必須培養玉雕大師,普通技術工做的東西可能只值10萬元、20萬元,而大師級別做的東西可能就值50萬元甚至100萬元。”張鐵軍意識到,做珠寶玉器這一行,設計很重要,一定要有專家人才的把關,這樣才能把一件玉器的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
自2002年開始,張鐵軍就不惜一切力量網絡人才,不僅找來了全國頂級玉雕大師李博生、上海玉雕大師戴永才、中國高級玉雕技師袁耀、張建平等一批高級技術人才,還聘請了近50位在珠寶玉器方面享有一定名望的專家坐堂咨詢,為顧客解惑。
“翡翠有其特殊性,好的翡翠分為兩種,一種是玉中之王的翡翠玉,另一種翡翠其實是寶石,但寶石級的翡翠其實很少,所以加工它的技術含量非常高,必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不是從書本上就能學來的。如果一塊寶石由普通工人來做那是極其可惜的,但如果由大師經手,就可能成為獨一無二的國寶。”
看到翡翠心情就好
熟悉張鐵軍的朋友都說,每一次張鐵軍出席什么活動,他的身邊都會圍著一群人,請他幫忙看身上的珠寶,而張鐵軍也樂此不疲。
“每天和翡翠為伴是我最大的樂趣,每一件翡翠都有它的意義,有的代表平安,有的代表富貴。雖然我每天都對著翡翠,但我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覺,看到它們我就會笑,心情就會好。”張鐵軍從內心表達了他對翡翠的喜愛。
與翡翠相伴35年,從最初把翡翠作為一種生意到如今純粹是打心眼里喜歡,這或許就是所謂的緣分。沒見到張鐵軍前,記者并不了解翡翠有多大魅力;見到張鐵軍后,便對翡翠有了全新的認識。
“其實有翡翠相伴的每一天都是驚喜。當你拿到一塊翡翠石,你只能看到它表面的顏色和材質,一刀切下去有可能很好,也有可能不好。切開的一瞬間,是期待的過程也是看到結果的時候。”這一刀雖充滿風險,但張鐵軍卻非常享受這種刺激的感覺,這使他每天都充滿激情。
臨別時,張鐵軍還告訴《浙商》記者,杭州首個張鐵軍珠寶店馬上就要開張了,它位于杭州解放路上的天工藝苑商廈,占地300平方米。“我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只等天工藝苑開業,屆時,杭州的消費者將親眼見證‘張鐵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