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鴻飛報道
“中國糧倉”讓國人放心
沃野千里的河南是我國第一農業大省,小麥產量占全國的1/4。今年政府、群眾千方百計戰勝50年未遇的特大旱災之后,夏糧奪得豐產和豐收。地處豫東的周口市麥收已結束,單產、總產均創歷史新高,成為黃河以南全國首個單產超千斤、總產過百億斤的地級市;20年前實現黃河以北第一個噸糧市的焦作,今年該市多個萬畝示范片平均畝產突破1200和1300斤大關,超額實現農業部確定的高產創建目標。
在遭遇旱災后,河南是如何托起了這份沉甸甸的收獲?
農業生產已擺脫“望天收”
“雖然遭遇少見的旱災,但是我們這邊的澆水灌溉還是跟得上,今年的總體收成還是非常好的,我家種的小麥每畝均產都在1000斤左右,而且又提高了小麥最低收購價,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朱口鎮陳和二李村的村民李顯清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周口是河南第一產糧大市,全市小麥總產約占河南省的1/6,每年為國家提供商品糧60億斤以上。在遭遇了去冬今春以來持續130多天連續干旱的自然災害天氣,該市迅速動員全市所有干部群眾開展抗旱保苗奪豐收。
“今年的夏糧生產在起點更高、難度更大的情況下,大災之年又奪全面豐收?!闭勂鸾衲甑男←準斋@情況時,周口市農業局局長張繼林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據張繼林介紹,該市縣兩級農業部門近2萬個點的采樣調查和省專家組的重點抽查顯示,全市小麥自然播種面積1055.2萬畝(折實面積992萬畝),預計平均自然單產974斤(折實單產1036.3斤),較上年增產71.3斤,總產量達到102.8億斤,較上年增產9.9億斤,單產、總產均再創歷史新高,成為黃河以南全國首個單產超千斤、總產過百億斤的地級市。
地處豫北的焦作市是國家的糧食高產區,1988年就實現了黃河以北第一個噸糧市。焦作市農業局長宋作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河南大旱之年卻獲取了全國小麥萬畝高產之最,溫縣趙堡鎮、修武縣周莊鄉萬畝示范片平均畝產分別達到658.3公斤和622.6公斤,孟州市城伯鎮萬畝示范片畝產突破了685.7公斤,均超額實現了農業部確定的高產創建目標?!?/p>
當然,周口市和焦作市僅僅是河南農業的一個縮影,多年來,隨著糧食生產能力的穩步提高,河南省有效灌溉面積、小麥良種覆蓋率均大幅增加,不斷涌現的抗旱高產品種、小麥栽培技術的提高、堅持低中產田改造和測土配方施肥等措施,增強了河南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免疫力。
惠農政策成最大引擎
“政府投資新增很多抗旱水利設施,比如20眼大規格的灌溉用機電井,可以保障我們村以后再遇類似旱情時都能從容應對?!焙幽锨哧柺形飨蜴傂虑f村種糧大戶李大牛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高興地說。
事實上,農業作為一個基礎產業,涉及到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問題,由于近年來國家制定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在河南各市縣得到了不折不扣的落實,增強了農業發展的后勁。
在連續六年被評為“糧食生產先進縣”的濮陽縣,農民在各項惠農政策的支持下,種糧積極性非常高。高產、穩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優質小麥品種種植達到100萬畝,占全縣小麥播種面積的80%以上。
“農業技術人員進村,在田間地頭指導農民科學管理,保證了小麥健康成長,避免了病蟲害。高標準的農田和水利設施在今年的抗旱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及時有效地抵御了旱災。胡狀鄉、五星鄉等鄉鎮的小麥單產達到556.9公斤和556.2公斤?!卞ш柨h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田平金告訴記者。
在焦作市今年落實了糧食直補、綜合直補、良種推廣、農技推廣的補貼資金近3億元,極大地調動了農民投資、投勞發展糧食種植與生產的積極性,該市今年的夏糧種植面積比去年增加了20多萬畝。
在周口市小麥良種的覆蓋率達到了100%,在農業技術部門的指導下,全市采取了晚播技術,避過了今年春季連續幾次的“倒春寒”襲擊,全市麥田沒有發生大的凍害。該市完成測土配方的430萬畝麥田,平均每畝能增產65斤以上。
此外,今年是河南省打造糧食生產核心區的第一年,河南省各地千方百計地大量改造中低產田,在改造項目區采訪時,糧農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經改造后的農田一般能增產兩成左右。
業內人士表示,當干旱天氣來臨時,由于村民容易產生等雨的心理,如果一直沒有雨水,村民往往會一哄而上地進行抗旱保苗。在個別因引水、抽水的硬件設施薄弱的地方,就會發生排隊等候使用抗旱設備的現象,不利于迅速全面地解決旱情。對此,專家建議,要挖掘更大的糧食生產潛力,保證農民增產增收,在引水、抽水灌溉的硬件設施方面尚須加大投入。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