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通縮 宏調政策向左還是向右

2009-07-01 20:42:24      晏琴

  本報記者 晏琴報道

  盡管全球經濟尚在底部徘徊,物價指數呈負增長,但市場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已相當強烈。國際大宗商品對此率先作出反應,黃金價格、國際油價、有色金屬以及農產品等價格均出現了大幅上漲。從國內市場看,今年股市和樓市表現堅挺,分析人士指出其背后不乏通脹預期的推動。

  對于目前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前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湯敏認為,“通縮風險在減少,通脹風險反而加大了”。湯敏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現在通脹預期已經越來越高。通脹預期的形成,是有一系列信息的。比如說,中國經濟逐漸回暖,貨幣政策比較寬松,國際原油價格、大宗產品價格都在回調。這些都形成了通脹的預期。反過來,預期又在推動著通脹形成。所以我們要特別警惕這種情況出現?!?/p>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最新發布的第二季度中國宏觀經濟報告也指出,未來6個月,我國有出現通縮急劇逆轉為通脹的風險。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管清友博士此前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盡管近幾個月的CPI和PPI漲幅持續維持負值,但是兩個數據企穩甚至回升的趨勢已經顯現。比如,4月份PPI數據雖然同比下降6.6%,但原油出廠價格下降53.6%就將PPI數據的降幅大大拉高。若考慮到去年同期的高基數效應,中國出現通貨緊縮的風險比較小。

  “季節調整后CPI環比數據在三四月份均為正值,雖然四五月環比有所波動,但三個月增長年率也顯示消費者價格已經呈現上升趨勢,據此判斷通貨緊縮已接近尾聲,處于變異的邊界時期?!敝袊嗣翊髮W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指出,盡管CPI環比呈現抬頭之勢,但是在信貸增量同比大增的時候,我國物價水平同比仍然保持負增長?!斑@一反差更說明未來通脹壓力加強?!?/p>

  按照弗里德曼廣為人知的理論,通貨膨脹本質是一種貨幣現象。當下通脹預期的源頭也無疑來自貨幣體系的開閘放水。貨幣供給和通貨膨脹具有顯著的正相關性,而貨幣供給大約會在一兩個季度之后傳遞到通貨膨脹當中。

  經濟學上有推論認為,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增速若大于GDP與CPI之和,那么出現通脹的概率會較大。從今年第一季度的數據看,M2的增速為25%,GDP的增速為6.1%,CPI為負1%,顯然M2增速明顯高于后兩者之和。這表明已有大量貨幣剩余。由此,造成的流動性泛濫,促使新一輪資產泡沫正在形成。

  管清友還對記者表示,“中國未來的通脹壓力還是存在的,而且同時還可能面臨全球其他經濟體的滯脹威脅?!?/p>

  綜合種種因素,未來中國經濟前行壓力巨大?!皬呢泿耪呱蟻碚f,需要謹慎起來。如果風險成真,再采取措施可能就為時較晚了。從企業來說的話,也要做好各種各樣防通脹的準備?!睖舾嬖V記者,如果通脹預期一旦形成,或者形成趨勢,對于尚未企穩的中國經濟來說,高通脹必然會對中國經濟以及對老百姓收入帶來負面影響。但如果比較低的通脹,比如1%、2%、3%的通脹,問題是不大的。湯敏還表示,“現在談‘通脹形成’這樣的言論還為時過早,但通脹預期存在,風險也在加大?!?/p>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