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features of Chinese PE investment
文/蔡玉冬
在2009年8月22日的第五期金融家大講堂上,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副局級研究員王歐先生講解了股權投資(Private Equity 簡稱PE)的特征、中國化股權投資的特點及其面對的問題和挑戰等。
自1946年美國第一家具有現代意義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AR&D)誕生以來,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在過去60年里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成為高度成熟的直接投資工具。其在全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尤其隨著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跨進資本流通便利性的不斷提高,使得大額基金的跨進流動在瞬間就能完成,也使得股權投資行業從局限在成熟市場國家,一夜之間就到了全世界。
股權投資與其他行業有著鮮明的不同,就其行業特點上,股權投資采用的合作方式主要有合伙責任制、管理信托制、基金滾動制、出資承諾制、利益分成制以及專業分工制等,無論采取何種方式,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創造價值,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資金、資源和企業團隊相結合,締造一批世界級的領袖企業、龍頭企業,這些企業都擁有完善的治理結構、專業的管理體制、科學的發展戰略、穩定的資本結構等,處于行業的領袖地位,并具有國際化拓展的能力,比如蘋果、微軟、Google等。
那么,PE到底投資什么呢?在投資時它首先看中的是團隊,是“人”,而不是企業亦或企業的某一個項目,當然,在確定是否要投資時,也要考慮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如何、企業結構和股值是否合理等情況。在過去的30年里,PE的平均投資回報率一直都很高,并對實體經濟有實實在在的促進作用。
中國的股權投資行業有自己的特色,主要分為創業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證券公司直接投資、保險公司投資計劃、信托公司投資計劃以及非監管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王歐先生通過分析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組織架構、出資模式、管理方式以及中外混合的創新等,解析了國內私募股權投資市場上的一些非典型的異于國外成熟市場的特點。
中國股權投資盡管起步較晚,但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過去幾年在中國快速發展,并已經創造了一批經典的投資范例,在不同行業培育了一批成功的本土企業,例如,中國玻璃、蒙牛乳業、冠昊生物、無錫尚德等。
2006年,有86家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籌資額達到440億美元;2007年,共有242家中國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額高達1048億美元,創下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最好記錄,其中,有VC、PE支持的企業為94家。
但是,進入2008年以來,潮水開始退去,牛市腳步漸慢,IPO節奏放緩,一批在牛市泡沫中被掩藏的問題也陸續浮出水面,一批企業(包括上市和不上市的)的違法違規、財務造假、轉移資產、公司治理、內控等一系列問題以各種形態出現,引起中外投資界、企業家、投行界以及國內外資本市場的高度警覺。我國的股權投資還需要在投資人以及配套政策等方面進行不斷的完善。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