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國資回購 中信倒手中信建投賺逾百億

2010-06-09 19:11:02      黃利明

  轉了一圈,中信建投面臨再次回到北京市國資的懷抱。

  6月3日,中信證券總經理程博明以及董事總經理吳玉明等一行人在深圳緊鑼密鼓地為轉讓中信建投股權而奔走。他們此行主要是與其注冊地監管者深圳證監局相關領導進行溝通,之后,他們還將面對眾多大中小股東、競購者以及更高的監管層。

  中信證券(600030.SH)6月2日宣布,以85.86億元的掛牌價格轉讓所持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信建投”)53%的股權,股權標的將拆分為45%和8%兩部分分別同步予以轉讓。據悉,中信證券剩余的7%股權,是監管層認可的保留持股上限。

  本報從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的數位中高層人士獲得信息,中信集團與外資均被排除在競購者之外,但5年前出售華夏證券 (中信建投前身)的北京市國資將通過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參與競購,并且是前期洽購中初步商定的45%股權競購者,另外8%的股權則由北京市屬國資企業參與競購。

  中信證券此番轉讓被認為賣了個好價格,但北京國資的回購卻遭遇低賣高買的國資流失詬病。在以人力為核心資產的證券業,北京國資的這番洗牌,能否繼續以市場化的方式攏住激勵人才特別是核心高管,還是重新洗牌另外安排他們更加認可的“能人”執掌中信建投。

  競購新局

  中信建投的一位管理層告訴本報,目前商定45%股權的競購者是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另外的8%亦是由北京市屬國企收購。就市屬國企,其提到了北京金隅集團,但他坦言自己并不能確定。

  同時,來自中信證券的一位人士也向本報透露,如果是排除了中信集團,那上述北京國資接手的說法應該是“八九不離十”。對于中信集團、外資會否參與此次競購的問題,中信證券一位管理層則表示,此次是掛牌公開競價,中信集團如果能參與就不用那么麻煩,直接協議轉讓就可以了;外資則因為需要國務院特批,所以在此次轉讓中更不可能。

  一般而言,出售者、洽購者使轉讓競買成功,不少熱門的企業股權掛牌轉讓都會有買賣雙方先期介入參與談判,在敲定細節后再行掛牌。
據悉,此前中信證券曾有方案將部分中信建投股權這一“肥水”轉讓給中信集團,原中信系的管理層可以繼續掌控中信建投全局。但這種持股架構是否符合監管政策以及涉及關聯交易,價格太低將無法獲得股東大會通過,因此該方案被擱置。

  上述中信證券管理層表示,由于中信建投是北京最大的券商,所以北京市國資肯定也希望回歸自己的體系,這是可以理解的。

  相對其他收購者而言,中信建投人士認為,北京國資的介入相對好些,“國資畢竟會更為穩定且能獲得一些政府資源對各業務鏈形成支持”。但他認為也有弊端,一是管理層是否會發生變更,如從中信證券轉任中信建投董事長的張佑君、總裁王常青等人;二是國資背景能否保持甚至增加對人才的市場化待遇和激勵值得憂慮。

  北京市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是北京市政府以市場化方式進行國有資本經營管理的投融資平臺,去年年初成立,其決策層由北京市國資委相關領導組成。值得關注的是,該中心的總經理是中信建投的副總裁殷榮彥,其曾是老華夏證券董事長助理。

  張佑君曾為中信證券總經理,王常青曾為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兼投資銀行部總經理。他們均是臨危受命執掌中信建投,亦為中信建投的重新崛起核心管理層。張佑君自2005年10月辭職之后,中信證券總經理一職空缺有將近5年之久,隨著中信建投轉讓的臨近,不少人認為張佑君將回歸中信證券任該職務。

  不過,今年2月初程博明走馬上任中信證券總經理一職,同時中信證券內部也經歷了一次人事大調整,并成立了公司執行委員會。如今北京國資對中信建投的回購,是否會帶來中信建投與中信集團內部新的人事調整都值得業界關注。

  按照計劃,中信證券此次轉讓中信建投將于6月17日下午召開股東大會進行審議。如無意外,之后將正式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

  此前,中信建投60%的股權為中信證券持有,其余40%由中國建銀投資持有。從5年前的數十億元巨虧與債務窟窿,到2009年逾26億元的凈利潤,中信證券與建投投資翻盤華夏證券借力緊隨而至的牛市,再造了一個規范而富有優質資產的中信建投。

  截至2009年9月30日,中信建投的總資產為587.79億元,總負債為520.88億元,凈資產為66.91億元;2009年1-9月凈利潤為20.75億元。根據評估,中信建投100%股東權益在2009年9月30日所表現的市場價值為162.00億元。
中信證券對中信建投的初始投資為16.20億元,擬轉讓53%的股權對應初始投資成本為14.31億元。按照掛牌價格85.86億元計算,中信證券對中信建投每1元出資額的價格為6元。

  對于轉讓價格和北京市國資回購低賣高買的問題,上述中信管理層人士表示:“反正招拍掛那還不一定就是北京市國資呢!5年之間由于中信證券與建銀投資的接盤,中信建投資產質量已經發生巨大變化,如今已是個規范且盈利豐厚的券商,自然價格也會發生變化,因此現有的價格是比較合理的。”他表示,公司當時也冒著巨大的風險,那時候南方證券等不少券商就是差那“一口氣”沒挺過來,但誰知道就一定能挺過來呢?

  根據2005年以來中信建投的財報顯示,最近的5個財務年度,其累計實現71.9億元凈利潤。中信證券由此累計獲得43.15億元的收益,加上此番股權轉讓收益,中信證券16.2億元的投資將實現129億元的收益還剩余7%的股權。當然,作為接收當年華夏證券的非證券類資產,中信證券還投入建投中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5.7億元,依據中信證券2009年財報顯示,已提取了1.5億元的減值準備。

  國信證券分析師田良認為,2009年以來,市場一致性預期出售價格將不超過1.5倍PB(市凈率)。而本次公告掛牌售價計算的靜態PB為2.22倍,高于市場預期48%。2010年中信證券動態PB為1.72倍,而上市券商PB平均為2.81倍。

  不過,此次股權轉讓后將導致中信證券合并總資產、凈資產分別減少約32.78%、6.94%,營業收入減少約29.83%。2009年,中信證券凈利潤89.84億元,中信建投貢獻約占17.47%。

  中信證券表示,這不會影響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并將借此有力推動公司買方業務的發展。但市場顯然表現出擔憂,上證指數從去年8月3478點跌落至今已下跌逾26%,而中信證券股價更是從38.8元幾近腰斬。

  如今,中信證券主要是擴大直投業務與開展海外收購以期望彌補業績缺口。5月初,中信證券還公布了將與包括東方匯理銀行以及其下屬的盛富證券、農業信貸銀行證券(美國)公司和里昂證券等公司進行合作。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