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網站,在中國才只是剛剛起步”,這幾乎成為中國團購網站老總的共識。建站的低成本和美國團購網Groupon在資本市場上的“神跡”誘惑,讓蜂擁而上的創業者信心爆棚。
其實,團購模式在國內發展得比較早,商業化最成功的應該是籬笆網,當時它靠著家裝市場的團購一下子火了起來。自今年3月美團網把美國的Groupon網站模式拷貝到了中國之后,中關村的幾個創業者先后推出了拉手網、F團等等,短短數月,國內團購網站已多達150家左右,多數團購網站更是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地區,還有人做起了團購網址導航,有網友戲稱“百團大戰”。
據易觀國際統計,目前國內已經誕生了300-400家團購網站。這些團購網站步調統一地模仿著Groupon,號稱簡約、便捷的界面設置,難掩“千人一面”的詬病。畢竟,不足2萬元的建站成本容易讓人走走“捷徑”。
電子商務(電商頻道)大鱷、海歸管理團隊、草根大學生創業者的集體瘋狂,讓Groupon點起的團購之火在中國愈演愈烈。
豐雪
蹣跚學步中的集體瘋狂
“我們其實更關注線下的營銷能力。”連日來,運營僅數月的“老牌”團購網站紛紛高調亮相,力圖用融資金額和擴張計劃來證明實力。
近日拉手網宣布獲得金沙江創投的風險投資,上線不到三個月,該公司已拿到三筆融資,共計500萬美元;F團宣布融資150萬美元;24券網也宣布自己獲得數百萬人民幣的第二輪天使投資。“今天你融資了嗎?”拿到大把鈔票的中國團購網站,準備在資本介入的力量下大干一場。
激烈的競爭手腕不只體現在融資數額的攀比,他們選擇把陣地擴大。北京市場爭戰兩個月后,美團網、拉手網、24券已經開始快速擴張二線城市。美團網創始人王興低調地把年內目標定為20個城市,而24券、5151團毫不掩飾瞄準50個據點的野心。
“現在大家都是兩三個月的嬰孩,就算傳統電子商務大鱷淘寶殺進來,也沒有絕對優勢”,24券CEO杜一楠這樣看待團購網站群雄逐鹿的微妙戰局。其實淘寶旗下“聚劃算”已經開始了團購業務的嘗試,而愛幫網也攜“愛幫團”氣勢洶洶殺將進來。在杜一楠看來,這些企業同樣需要經過Groupon模式中國化的探索和洗禮。
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則認為,在行業后期整合之后,其中大部分網站難成規模。但是未來能夠成為中國Groupon的,最有可能是具有雄厚用戶資源的淘寶網等電子商務巨頭。
誘惑大學生下海創業
近400家團購網站的混戰,背后隱藏著各色操盤手。海歸杜一楠、老牌創業者王興,貼在“5151”團隊上的標簽是“大三在校生”。
幾天來,團購網站“5151團”因由大三學生創辦,并獲得高達2000多萬元的風險投資,迅速成為媒體熱炒的對象。這無疑給已經過熱的團購網站現象添了一把干柴,帶來更多大學生的艷羨和跟風。
但在競爭對手眼里,一沒有創業經驗、二沒有社會資源的大學生,“投身團購網站就等于是自殺”,“又怎么可能獲得2000萬的風險投資”?陳壽送也認為,雖然團購網站的進入門檻看似很低,但把它發展壯大并不容易。“大學生可能擁有較高的計算機技術,但在客戶資源開拓、服務配套管理等方面存在明顯的經驗缺陷。”
面對同行的質疑和分析人士的擔憂,5151團網站運營總監潘文偉解釋說,雖然自己和團隊中的一些成員的確是大三學生,但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大學生。他透露,自己和同學大學三年都曾在社會工作中受過歷練,“曾經做過投資公司的副總,做過茶葉等具體投資項目”。而正是團隊線上軟件技術能力和線下營銷服務能力的成熟,才吸引到了2000萬元的投資。
潘文偉表示,簡單掛上大學生創業的標簽,熱炒大學生與團購網站掛鉤,是媒體和社會的誤讀。“我也不贊成沒有就業和創業經驗的大學生涉足這一領域,僅僅精通網頁架構技術和模仿Groupon界面是遠遠不夠的。”潘文偉表示,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5151團也要引進新的人才,但“也不會選擇沒有經驗的應屆畢業大學生或在校生”。
團購網站四大“死亡魔咒”
市場的“錢”景固然一片美好,不過在表面的風光之下,團購網站似乎正在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境地。
在前段時間的中國互聯網站長年會上,創新工廠的李開復透露:創新工廠在Groupon推出之后對其進行了長達半年的調研,最終放棄了這個項目在國內的發展,原因是他并不看好這種模式在中國的前景。
李開復的理由有三點:第一、門檻低、容易被抄襲模仿―――只要非常少的資金即可做團購網站,一些大學生也開始創業做這類網站;第二、難成大公司,利潤率低,很難算出能不能達到1億美元的盈利;第三、商家難獲回頭客―――用戶受益了,但只是為了低價,中國消費者更在意低價,所以回頭客很少,商家最終也不會對這種推廣服務感到滿意。
有業內直陳中國團購網站存在四大“死亡魔咒”―――
一、同質化太嚴重國內的團購類網站,和Groupon基本都長得一模一樣。更為嚴重的是,他們都是完全照搬Groupon的團購模式,通過低價吸引用戶、通過用戶吸引商家。這樣的競爭最后就會變成資本和資源的肉搏戰,如果不找到一種獨特的商業模式,很難從中脫穎而出。
二、門檻太低成本太高團購網站之所以快速涌現,最為稱道的一點就是進入門檻低,幾萬塊錢找幾個技術人員很快就可以做出來。但正是由于進入門檻低,競爭對手的數量就會空前龐大,這意味著市場就會變成消費者市場,因為你需要花費更多的成本去推廣和爭取消費者,這部分成本將會是網站開發成本的數倍。
業內分析,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和資源支持,預計大量團購類網站會快速死掉,這個臨界點很可能會在半年以后出現。
三、粘性太低回頭客太少國內團購網站都主打低價模式,大多數用戶是沖著低價這個點來的。如果另外一個網站有更低的價格,那么用戶會很輕易地背叛,雖然很多團購網站通過積分等方式提高用戶粘性,但是這仍然是團購網站無法回避的傷痛。
反之,對于商家來說,團購網站的用戶大多是沖著低價來的,大多數人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看明天還有什么低價團購。這意味著商家的低價策略,并不一定能夠換來忠實的回頭客。在新鮮勁兒過去之后,團購網站對于商家的吸引力將會進一步降低。
四、利潤率低難受資本青睞對于目前模式尚不清晰的國內團購網站,資本大多持保守態度。
一位業內人士坦言,利潤率太低,是卡在團購網站喉嚨的一根尖刺。假設商家在這里團購了100條牛仔褲,每條賺10塊錢也才1000塊錢,想要抵消運營成本都很難。你不要指望著商家提供更多的數量,因為也許真的是賣得越多,賠得越多。
假設風險投資投入一千萬,那么按照現在團購網站的陣勢,估計沒個五六年都很難收回投資。而且這還是順利從一百多家團購網站中突圍的預期,如果是直接在競爭中不敵,那么投資方的錢就等于直接打了水漂。
行業發展遇到“陣痛”
“無論是網站的全盤照搬,還是市場暫時的混亂,都是一個新興行業發展初期的‘陣痛’”,武漢大學信息與管理學院教授沈陽表示。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種一擁而上的勢頭最終只能造成團購用戶的分流,在未來一到兩年的時間里,整體運營能力差的網站將迅速被淘汰,僅有少數幾家網站會廣聚人氣,成長為團購巨頭。
團購網站是一個購物的平臺,就像是一條紅線將商家和消費者牽到一起。而團購網站最需要的就是客戶資源和消費者的信任度,其核心競爭力在于線下資源的整合。
更低的價格、更優質的產品在吸引用戶購買的同時,才能增加用戶粘性,可持續地生存發展。跟風而上將加劇市場競爭,淘汰則將不可避免。一天一商品的單一模式和單純的團購業務,令業內人士擔憂這種網站的生存模式到底能夠維持多久?
“沒有競爭力的團購網站最終將被市場淘汰。”飯統網CEO臧力預計,用不了多長時間,在分散效應作用下,團購網站將需要用更大的成本來獲取收益,營銷費用越來越高,甚至可能發生收入不抵開支的情況,最終將淘汰沒有競爭力的團購網站。
泰山天使基金創始人、副總裁陳亮此前曾表示,最后能存活下來,并形成全國性團購網站第一梯隊成員的只有3至5家。他認為,創新團購模式、在全國進行區域擴張性以及團隊對線下營銷服務的管理能力都是成功的關鍵。
團購導航網站黃雀在后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團購網站前線激戰正酣,一批團購導航網站也悄然加入戰局,甚至其中有數家表示已經開始與風險投資進行接洽。
57團創始人宮光勇介紹,他在今年年初產生了做團購導航的想法,并在美團網推出后迅速上線。他認為,參與團購的用戶并不會依賴于某一家團購網站平臺。團購導航模式最有價值的地方在于信息聚合,而各家團購網站只能做好各自的渠道。
據了解,導航網站自己會通過技術手段即時抓取各團購網站的信息。也面向團購網站開通會員注冊平臺,讓其在平臺上注冊并更新每日的產品信息。
宮光勇透露,做導航網站的關鍵在于展開與團購網站的合作,“但目前中國的團購網站很多,變數也很大。不斷有新網站上線,也有的沒幾天就退出,給導航網站的信息更新帶來很大難度”。營收方面,導航網站吸引大量用戶流量后,可以在廣告方面展開營收,也會考慮垂直搜索的競價排名。
至于是否會直接從事團購服務時,他表示,“要看團購行業的發展情況而定,可能先以合作的方式涉足”。據悉,為了擴大規模,宮光勇已經開始同風險投資機構進行接洽。
陳壽送認為,相對于團購網站的瘋狂出現,導航網站的衍生是順其自然的事情。類Groupon模式的“一天一種優惠”以及團購網站數量繁多,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團購品成為消費者頭疼的事情。精明的創業者應時推出導航網站,比團購網站更容易吸引用戶,而且操作成本更低。
不過,團購網站紛爭的局面尚未決出高下,團購導航不得不依附團購網站發展趨勢來行事。“等一切穩定后,出現十幾家團購網站和五六家團購導航網站占領市場是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