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看來,地方債務擴張主要著眼于短期需要,會對調結構形成干擾。
撰文/賀軍(安邦咨詢高級分析師)
近期有消息傳出,地方城投債已被全面叫停。地方債務及地方融資平臺債務的清理,中央現在正強力推進,據說現在地方政府對此抱怨很多。在我們看來,在目前經濟形勢下,如果現有的一系列調控措施持續下去,可能會引發中央與地方更大的工作摩擦。因此,相關的問題不能不提前關注。
中央調控地方債務及融資平臺,主要是擔心幾方面的問題。首先是銀行系統的風險。如果地方債務把商業銀行拖下了水,那是不能接受的。這是中央最擔心的一點。1998年開始的國有銀行改革,中國政府花了巨資剝離了銀行壞賬,一直到現在問題都還沒有完全解決。如果十幾年后再來一次壞賬大剝離,這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其次,地方債務擴張對調整結構戰略的影響。地方債務擴張是為了搞建設,保經濟增長。對此,中央頗為投鼠忌器。一方面,地方政府如果都不搞經濟,全國經濟肯定會趴下;但另一方面,如果任由地方政府去搞,它們基于微觀和局部利益的擴張肯定會失控,這將使得中央調結構的大布局受到影響?,F在情況顯示,結構調整問題是“十二五”規劃的核心,這是國家層面的長期戰略。在中央看來,地方債務擴張主要著眼于短期需要,會對調結構形成干擾。
第三,地方債務擴張會損及中央的財政能力。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的官員曾經公開對此表態,稱地方政府不可能破產,土地資源和國企資源是政府財政的最終保障。但即便有這個大前提,地方債務如果擴張過度,將為中央政府埋下隱性的債務“炸彈”。在中國目前的體制下,中央政府要花錢的地方很多,有很多的利益集團需要財政資源來養活,如果中央財政能力受損,將會損及控制大局的能力。
基于這些重要考慮,中央肯定要對地方債務問題進行控制。
但是,地方債務本身就是個復雜問題,它涉及到另外的問題,如現行的財政體制問題。在分稅制之下,地方財權被切掉了很大一塊,中央財政拿走了大頭,地方政府只占小頭。但隨著地方政府要管的事務越來越多,地方財權與事權不對等的情況日益突出。這需要中央投入更多的資源,但在現實中,中央財力投入遠不能滿足地方的實際需要。
另外,地方政府債務擴張的直接目的是為了保地方經濟、擴建當地基建,這當然是為了地方利益,但這在宏觀上也是中央希望做的事情。中國過去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大部分都是中央給政策,地方去操作、去探索,從下到上推動改革,這也是改革開放成功的經驗。
從多方數據看,地方負債在2009年出現了大擴張,而這也是中央政策刺激的結果?!?萬億”計劃、保八、十大產業振興計劃、近10萬億元的新增信貸,這都是中央刺激經濟的特殊措施。在此之下,地方政府樂得一擁而上,借機推出更多的地方項目?,F在地方的抱怨是,當時中央要增長,搞擴張,現在卻來指責擴張有問題,這個賬不能完全算到地方政府的頭上。銀行對此也感到很難辦。某國有銀行人士表示,地方融資平臺公司的清理正處于政策高壓期,但目前處于博弈階段,一些在4萬億經濟刺激方案下有關部門核準的項目貸款,項目已施工,如果由于擔保、還款來源等問題,后續資金不能到位,將成為爛尾工程;而如果繼續發放貸款又面臨如何監管以及可能產生更多不良貸款的問題。
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對緊縮調控有意見,認為過度調控是“自殘”,導致地方工作沒法干。這暫時不會有大問題,但這種局面如果持續、惡化,地方政府與中央的博弈將向政治化方向發展——即逐漸超越經濟問題,超越具體的項目問題,而變成地方與中央圍繞發展權的政治博弈。
作者郵箱:hejun@anbound.com.cn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