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失望,一半是希望?;蛘?,一邊失望,一邊希望。
從2009年1月工信部發放3G牌照迄今,中國3G市場的發展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但讓我們心潮澎湃的是,3G以及因3G而日新月異的社交、視頻、網絡電話和移動設備,共同加速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巨頭們的“花園圍墻”開始層層坍塌,一些“鐵板釘釘的成功”正在或必將被顛覆。3G時代對于應用創新的強調,意味著巨頭們不可能包攬一切,必須給他們的聯盟者留出更多生存空間——也就意味著給未來留出更多的新增價值可能性。
舊世界離我們而去,3G打開的新世界里,“鯊魚”與“鯰魚”共存,“長尾”的效應被無限放大。我們正身處動蕩和變化的早期階段,至今還沒有哪家公司像前一個周期的IBM、微軟或Google那樣占據主導地位。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從更快的處理能力、更好的用戶界面、更小的外觀、更低的價格以及更廣泛的服務中獲益。而只有那些觸角敏銳、反應快捷的市場巨頭和創業者,才有可能成為笑到最后的“殺破狼星”
主筆 張婭
記者 吳麗
今年5月17日“世界電信日”的主題是“信息通信技術讓城市生活更美好”。人們的目光聚焦于一個讓生活更加美好的技術——3G上。去年的5月17日,中國聯通的WCDMA業務開始試商用,標志著三大運營商的3G業務全部投入運營。迄今整整一年時間,現實還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
年初,業內普遍預期今年中國3G用戶規模將達到6000萬—8000萬,更有媒體報道稱有運營商內部的預測數據為上億用戶。但根據三大運營商相繼發布的統計數據,截至5月底,中國聯通(600050,SH)的3G用戶數為652.8萬,中國移動(00941,HK)為932萬,中國電信(00728,HK)未公布5月底的具體3G用戶數,但4月底這一數字為605萬。顯然,中國3G用戶數不僅遠低于預期,距離年初八部委提出的到2011年達到1.5億戶的目標更是長路漫漫。
德勤中國電信行業服務部門副總監胡衛紅認為,目前中國3G市場的發展困境與2003年的歐洲相似。盡管2001年最早開通3G業務的日本運營商發展迅速,但分別于2002年和2003年開始部署3G網絡的韓國和歐洲運營商一直步履艱難。直至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全球3G用戶才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
“業內預期很樂觀,但廣大用戶反應平淡。其中最本質的原因在于,從2G到3G的發展并不像當初無線電話取代固定電話那樣是一個革命性的突破,而是原有技術的延伸和擴展?!彼f。
與自下而上的技術革命勢不可擋相比,從2G到3G的轉型,更多屬于運營商的主動跨越,因此,這種跨越所造就的應用市場,更多要依賴于產業鏈各方對消費者的誘發式引導。與2G相比,3G的最大優勢是傳輸速度大幅提升,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但這絕非僅是錦上添花,因為它意味著3G打破了諸多產業界限,比如手機與PC、IT與金融、電信與互聯網。而過去數十年里,這些領域早已巨頭林立。
由3G打開的新世界,讓傳統巨頭們的“花園圍墻”開始層層坍塌,一些“鐵板釘釘的成功”正在或必將被顛覆。一方面,2G時代習慣盤踞在食物鏈最頂端的電信運營商已經無法完全掌控產業的走向;另一方面,用戶需求的廣泛和分散,放大了一個已經存在10多年的趨勢,即創新服務提供商將會從中受益,而動作緩慢的公司則會逐漸被邊緣化。
從這個意義上講,人們對3G依然可以充滿期待?!拔覀儾⒉粌H把3G看作是一個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更把它看成一個讓中國快速進入移動互聯網的平臺?!币苿由虅辗丈瘫本﹥|美軟通科技有限公司CEO李巖表示,“技術提高對社會需求的拉動和整個社會財富的創造都會產生重大作用。3G現在只是剛剛開始,它對將來社會的改變和沖擊毋庸置疑?!?/p>
思維轉變
在2009年的3G元年,業界已經經歷過冰火兩重天。2009年1月7日,工信部為三家運營商發放3G牌照。但來自貝葉思咨詢公司的報告指出,截至2009年上半年,雖然已經有中國移動與中國電信兩家運營商開通了3G業務,但半年下來國內3G用戶整體數量也只有159.5萬,遠遠不及業內預期,中國移動也隨即調整了其年度3G用戶發展目標。到2009年底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國內3G用戶超過1500萬戶,人們才多少松了半口氣——不過也只是半口氣而已。
按照工信部部長李毅中的預計,牌照發放后的兩年半到三年內,三家運營商將對3G工程投入4500億元人民幣,每家運營商計劃發展用戶最少5000萬戶,爭取8000萬戶,總計可以達到2.4億戶。但工信部的數據顯示,盡管2009年3G帶動直接消費364億元,其中終端消費高達297億元,業務消費僅為67億元。也就是說,國內3G用戶中有相當比例使用的仍是2G功能。有媒體指出,三大運營商通過初期的關系營銷、全員營銷,使很多用戶“被3G”,但這部分用戶的活躍度低,“無通話、無流量、無開機”的“三無用戶”所占比例不小。
阻礙3G發展的兩只最大攔路虎是資費和終端。人民網通信頻道最新公布的3G調查顯示,在阻礙3G普及的若干因素中,認為“3G資費過高,普通消費者承擔不起”、“3G終端不豐富,影響用戶多樣化選擇”和“3G功能宣傳過于浮夸,應用體驗較差”的消費者高達80.21%、74.77%和32.06%,位居所有因素的前三位。
客觀上講,2009年在業界眼中被定位為布網之年,三大運營商共完成3G網絡建設直接投資1609億元,開創了全球電信發展史上建設規模最大、建設速度最快的新紀錄。注意力有所分散的運營商為了“規?!迸c“利潤”的雙贏,在3G啟動初期選擇的是以高端用戶為爭奪焦點。這也直接導致了資費的居高不下。
目前,依靠中國電信原有固話建設的CDMA2000的覆蓋最為廣泛,涉及全國342個地級城市、2055個縣和6000多個鄉鎮,而中國聯通WCDMA的覆蓋城市為335個,中國移動TD-SCDMA為238個。隨著網絡建設的逐步完善,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都已經表現出在2010年將3G進一步推向主流市場的意向。5月初,中國聯通調低3G套餐資費,將銷售策略從原有的高端策略向全民策略轉移。幾乎同時,中國電信北京公司推出3G手機話費禮包最低贈送1200元話費的促銷活動。該舉表明中國電信正將CDMA業務發展重點由整體用戶數轉向3G用戶數,而3G發展重心又由上網卡用戶轉向3G手機用戶。
根據中國移動的四期建網規劃,到2010年底,TD網絡將覆蓋全國330個城市,整體基站建設達20多萬個。但有“TD之父”之稱的大唐移動高級技術顧問李世鶴還是認為,中移動的網絡建設和擴容進度過于緩慢,“如果一張通信網絡的覆蓋率不夠,就無法顯示出優點。這也是中國移動數據業務上升緩慢的原因所在”。
根據當初確定的3G頻譜資源分配,中國移動拿到了155兆的頻譜,而聯通只有20兆,因此聯通的網絡擴容余地遠小于中國移動。在李世鶴看來,中國移動擴容后的效益要在三年后才能顯現?!爸幸苿犹岢鲆驍CDMA,創造一個奇跡,這完全可能?!彼f,“哪條路都能跑車,關鍵是你把路修多寬,路窄車當然跑不快?!?/p>
盡管如此,與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均背靠成熟的3G產業鏈相比,終端和應用一直是中國移動推進TD運營的阻礙。前大唐移動戰略投融資總監、目前在深銀信投資集團擔任投資總監的劉國毅認為,WCDMA和CDMA2000在高通、愛立信、諾基亞等國際巨頭的主導下,經過多年發展已經確立了明確的游戲規則,解決了產業鏈各環節在投入時的后顧之憂。而TD-SCDMA目前依然處于混沌狀態?!霸谶@個產業面向客戶的應用環節,規則還有待明朗,成功的模式還有待出現,因此企業很難進行風險判斷和投資決策,怎么會愿意大力投資?”他感慨道。
實際上,在3G元年的最初幾個月里,背負著多次“狼來了”陰影的終端廠商均持觀望態度。比如天宇朗通、聯想移動等現在市場上的活躍廠商,盡管當時在2G和3G上都各有所部署,但仍把重點放在2G上;早已經提出互聯網戰略的諾基亞在2009年10月份才推出第一款TD手機。直到3G真正成為大勢所趨,當初的保守派們才演變現在的激進派——他們不愿意輕易放棄任何一個市場,都宣稱同時支持三大運營商的三大標準,
為了幫助產業鏈上最薄弱的終端盡快成熟,2009年中國移動宣布投入6億元建立TD終端專項激勵基金,與9個手機廠商和3個芯片廠商簽署了合作協議。截至今年4月底,我國三大3G制式終端的入網機型累計已達586款,其中WCDMA終端178款,TD-SCDMA終端242款,EV-DO終端166款,終端類型包括了手機、上網卡、電子閱讀器、上網本等多個種類。但目前發展TD的主力大多還是國內廠商,在資金實力、技術積累和問題解決方面依然與國際大廠商有明顯差距。
三分天下
在某種程度上,2G時代遙遙領先于其他兩家運營商的中國移動是被中國自主標準TD束縛住了手腳。這也使它成為3G時代“圍墻花園”首先遭到攻擊的巨頭。
從一組數據可以看出這種態勢:截止5月底,中國移動在手機用戶數上依然以71.5%的比例獨占鰲頭,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所占比例分別為9.3%和19.2%;但今年一季度,三大運營商在3G用戶數上所占份額分別為42.5%、30.8%和26.7%,差距大大縮小。與2G時代一家獨大不同,在3G時代,三方均勢顯然還要保持相當長一段時間。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國移動負責人承認:“中國電信CDMA2000和中國聯通WCDMA的產業鏈都相對成熟,因此我們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就是讓用戶使用TD感覺不比其他兩家的差?!?/p>
為推動TD-SCDMA手機的普及,中國移動采取了“三不三新三融合”的舉措?!叭弧奔床粨Q號、不換卡、不登記,以方便客戶使用TD;“三新”即新機制、新標準、新測量,旨在提升2G和3G的切換效率,使得客戶在使用TD時可以很方便地切換到2G,使用2G時候又可以很方便地切換到TD;“三融合”則是指2G和3G在網絡、業務和應用三方面的全面融合。
劉國毅認為,在2G時代,中國移動的網絡最為成熟。中國移動提出融合組網的初衷是為了節省投資、降低成本,同時把在2G時代的網絡和運營優勢快速的復制到TD上?!暗袊苿右獜木W絡架構上實現2G和3G的融合并不容易?!彼f,“TD和GSM可以共用一些設備,比如傳輸網絡、機房站址、天線掛載的鐵塔等,但無法共用接入網,兩種技術的基站控制器和基站也完全不同?!?/p>
在5月17日新浪網發布的“3G推出一周年網民使用調查報告”中,對于三大運營商推出的3G品牌,中國電信“天翼”以36%的支持率居首,中國聯通“沃”的支持率為34%,中國移動“G3”支持率最低,只有30%。這與8個月前新浪網的第一次3G調查結果有了顯著變化,當時,網友認為最好的3G運營商為中國移動,比例占65.3%。
圍繞著“天翼”品牌,中國電信將3G業務納入全業務經營,在固話、寬帶、移動電話捆綁營銷上走在三大運營商的前面。2009年,中國電信的新增移動用戶超過2500萬,遠遠領先于其他兩大競爭對手。
上述中國移動負責人認為,中國電信的硬件條件最好,“中國移動沒有固定業務,而從固定業務轉移動業務很容易,從移動業務轉固定業務很難”。但他強調,硬件第一并不代表市場第一,“畢竟中國電信的市場經驗不如其他兩家運營商”。
在該人士看來,中國電信目前是在用做SP業務的思路做3G,“雖然中國電信提出了互聯網手機的概念,但他們暫時還沒有考慮得特別充分,甚至還沒有弄懂什么叫互聯網手機”。
盡管是最后一家將3G投入商用的運營商,但產業發展最為成熟的WCDMA使得中國聯通充分發揮了“鯰魚效應”。易觀國際發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第四季度,聯通WCDMA手機銷量占整個3G市場近一半的份額。作為“第一家吃蘋果的運營商”,在今年5月另一旗艦級3G機型聯想樂Phone推出時,中國聯通調整了3G資費政策和iPhone銷售政策,當月即新增3G用戶102.3萬戶,首次單月突破100萬戶。
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表示,公司要爭取三年后令3G業務占中國移動通訊市場約20%的份額。但安信證券分析師黃文戈認為:“真正影響聯通價值的,不是簡單的新增3G用戶數,而是聯通憑借WCDMA的優勢在不能攜號轉網的情形下究竟能從移動搶到多少中高端用戶,尤其是高端?!?/p>
胡衛紅表示,在3G起步階段,三家運營商的機會其實不相上下。中國聯通分到的WCDMA技術雖然最成熟,但原有客戶群體有限,對通訊產業鏈的打造也有滯后的地方,實力并沒有完全凸顯;中國移動的TD產業鏈雖然不成熟,但公司資金實力雄厚,舊有客戶群體大,管理也比較成熟,在硬件方面走得更快;中國電信雖然是老牌運營商,但主要實力集中在固定業務領域,移動業務比較弱。
“在產業鏈打造方面,三家運營商目前都處在相互學習和借鑒的階段。大家共同的戰略是,在每一輪競爭中都不要落后,不管是否有明確的業務模式,都要給客戶一個直觀感受,即競爭對手有的自己也有?!焙l紅說,“中國3G用戶現在還很難衡量出哪家的服務最好,有了用戶,他們才可能有機會發掘更多的利潤空間?!?/p>
諸神之戰
由于運營商們幾乎“神”一般的存在,過去幾年,每當談及3G時代產業鏈變化時,人們通常認為將進入電信運營商強者恒強的時代。也就是說,在3G時代,運營商將全面整合手機終端和各種應用,直接面向消費者。但從現實情況來看,跨產業的延伸正在成為一種趨勢。盡管這些不同領域的巨頭們大部分是在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技術周期而布局,但根據國際經驗看,3G作為移動互聯網取得成功的關鍵是能否打破運營商的強勢地位。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正揭開帷幕的大背景下,3G的競爭看起來更像是一場諸神之戰。
以運營商大力推動的移動支付為例,今年3月10日,中國移動宣布將通過其全資子公司廣東移動,以398億元認購浦發銀行((600000,SH)20%的股權,成為浦發銀行第二大股東。中移動董事長王建宙明確表示,入股浦發銀行主要為中移動在國內開展手機支付業務“打基礎”。 6月19日,中國聯通也聯手中國銀聯和交通銀行(601328.SH),在上海推出以手機SIM卡實現銀行支付功能的太平洋聯通聯名IC借記卡。但在此之前,中國移動暫停2009年主推的RF-SIM(2.4GHz)手機支付標準,轉而主推中國銀聯主導的SIM-PASS(13.56MHz)標準的消息早已不是行業秘密。
德勤中國電信行業服務全國領導合伙人趙善強認為,在手機支付中,電信是最重要的平臺,但還涉及銀行原有的平臺,以及支付寶這樣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各方肯定都想主導,但三方各有各的優勢,只可能在某一個具體業務項目由關系最近的一方暫時主導。他說:“在跨產業的延伸中,合作是永遠的話題,而且合作的力量此消彼長,是一個相互管理和制約的過程?!?/p>
“產業界限被打破之后,大家變得唇齒相依?!壁w善強說,“市場機會開放給了更多公司,只要尋找到支點,誰都有可能變成3G時代的大贏家?!?/p>
要列出可能的贏家,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蘋果。iPhone/iTouch/iPad加iTunes 的產業生態系統,已經使這家公司不管是在3G時代還是在未來的移動互聯時代,都占據了領先地位。這也成為蘋果挑戰中國電信運營商壟斷地位的最大資本。
在與中國移動的“強強聯手”談判破裂之后,2009年10月,3G版iPhone通過中國聯通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盡管雙方未公布合作細節,但有知情人士透露,聯通雖未采用蘋果慣常的分成模式,卻完全放棄了“APP Store”的產品定價權和銷售權。聯通看重的自然是明星終端帶來的驅動效應。在全面商用落后另兩家運營商大半年的情況下,2009年11月,中國聯通3G用戶凈增80.1萬戶,首次超過2G用戶的增長量,并且12月份3G用戶增長繼續超過2G。在今年6月23日智能手機新戰略發布會上,中國聯通集團副總經理李剛公開承認:“在2G時代,是運營商控制用戶,現在這個時代也過去了,這個開放的社會是不可能的?!?/p>
值得一提的是,在蘋果公司“APP Store”模式影響下,三大運營商都分別推出了軟件商店,即中國移動的“Mobile Market(MM)”、中國電信的“天翼空間”和中國聯通的“玩家營”。上線的第一天,王建宙就強調,“MM”的最大特點是開放性,而且不僅對SP廠商和CP廠商開放,還對個人開發者開放。這是一個顯著的變化。在此之前,SP或者CP要想與中移動的移動夢網建立合作關系,必須是注冊資金超過了2000萬元的企業用戶,而一切游戲規則均由運營商制定。
當互聯網的公平、開放被移植到3G時代的時候,運營商也學會了一邊加固圍墻的基石,一邊降低圍墻的高度。
目前,中國聯通正在就引入iPhone 4與蘋果展開洽談。5月份時,聯通還與聯想移動聯手推出了另一款3G旗艦機型樂Phone。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則與iPhone的競爭對手黑莓(blackberry)手機展開了合作。
如果說這些競爭對手與蘋果尚不處于同個重量級的話,后來居上的Google則是蘋果公司旗鼓相當的對手。Gartner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iPhone的全球占有率提升到了14.4%,取代Windows Mobile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操作系統的第三位。但從2008年到2009年, Google Android系統的全球份額從0.5%飛升至3.9%。此外,在年初的CES大會上,基于Android系統的智能本、電子書、MID設備大量涌現,相關產品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陸續上市。在中國市場,與蘋果的談判破裂之后,中國移動開始聯合部分廠商研發適合中國市場的Android操作系統即OMS(Open Mobile System),進而生產出系列OPhone手機。此外,Google的開放手機聯盟已經得到了包括華為、聯想等眾多本土品牌的積極響應。預計今年國內將上市的Android系統手機將會超過50款。
“我們相信,在接下來的幾年中,蘋果將在高端手機市場中穩居大哥大地位,但游戲并未就此結束?!蹦Ω康だ凇?009移動互聯網研究報告》中指出,“因為運營商、手機制造商和軟件提供商會全力對抗蘋果在應用程序和產業生態系統的領導地位,特別是在非英語市場中?!?/p>
當然,Google造成的威脅不僅僅作用于蘋果公司。這兩條過江龍又共同給傳統巨頭帶來了危機,比如手機領域的諾基亞和芯片領域的英特爾。兩大新貴的市場份額快速增長之時,2009年,諾基亞Symbian系統的市場份額從2008年的52.4%下降至47.0%。在Andorid平臺上進行應用開發的程序員成峰接受采訪時表示,開發商們更愿意圍繞蘋果的iOS操作系統和Google Andorid進行開發。在他看來,Symbian之所以還能位列第三位,“這并不是因為平臺本身的價值,而是因為諾基亞所占市場份額比較大,不能忽視”。
為了加固圍墻,諾基亞選擇了與敵人的敵人成為朋友。今年2月,諾基亞和英特爾共同宣布,將開發基于Linux的MeeGo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即諾基亞Maemo和英特爾Moblin的融合體。該系統首先會應用于諾基亞部分高端智能手機上,之后還有可能使用于諾基亞的上網本產品。而諾基亞原有的Symbian系統則將會和MeeGo共存,并且在年內還會進行一次重大的升級,以支持更加出色的觸控操作體驗。
對于英特爾來說,向移動互聯領域的拓展,或者更準確說是轉型,既是攻堅戰,也是防守戰。首先,深受“摩爾極限”挑戰的英特爾無法忽視由智能手機、上網本、電子閱讀器等終端創造的數以10億美元計的商機。但出于成本和能耗的考慮,大量廠商更愿意生產基于Android系統或ARM架構的硬件設備(參見本期文章《ARM與英特爾:螞蟻也能絆倒大象》),這無疑極大影響到了英特爾進軍移動互聯網設備芯片市場的計劃。另一方面,蘋果正在通過iPad向PC陣營滲透,英特爾不得不以進攻作為最好的防守策略。
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兆柱表示,MeeGo將成為一個跨平臺的智能操作系統。他說:“基于3C融合的趨勢,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可以嵌入各種軟件的平臺,形成一種規范?!?/p>
但是,“諾基亞+英特爾”的模式會復制之前Win-Tel的成功,超越蘋果或者Google的先發優勢嗎?從現在來看,我們更傾向于否定的答案。但這至少證明了在借助3G高速發展為拐點的移動互聯時代的開端,傳統巨頭的“花園圍墻”也同樣在被拆除。
新的贏家
具有創造性破壞性質的技術周期變化,之所以總是能讓我們心潮澎湃,原因不僅在于巨頭們的起起落落。更重要的是,每一次技術進步都會伴生出新的商業模式,也意味著將產生一些成功的新公司,比如大型機時代的IBM、個人電腦時代的微軟。
“歷史經驗表明,巨大的技術變革往往會帶來市場傳統巨頭與創新者之間實力的扭轉,并由此產生新的贏家和輸家?!蹦Ω康だ姆治鰩焸冋f,“同樣,每個創新周期的贏家往往比上一個周期的贏家創造更大的市值。很多新公司成為大贏家,而很多往期的贏家則走上了下坡路?!?/p>
隨著3G普及率的提高,一些SNS網絡,比如國外的Facebook和Twitter、中國的開心網和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正在贏得越來越高的通信市場份額。而手機視頻很可能會從臺式機手中接過增長的接力棒,并刺激爆發式的移動數據使用的增長。在這領域,國內已經有優酷、土豆等多家視頻網站加入戰斗。
但是,中國3G元年以來,無論是被寄予厚望的手機視頻、手機音樂等個人應用,還是移動辦公、視頻監控等行業信息化應用,都未能再現2G時代短信業務那樣的“金稻草”輝煌。在李世鶴看來,3G時代的廠商們很難找到殺手級應用。他解釋到:“3G的應用太廣泛了,與人們的生活相關的事情都可以用上3G,因此很難出現一個一統天下的產品?!?/p>
從運營商的角度來看,2G時代依靠制定一款套餐就能發展大量客戶的好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3G營銷的關鍵詞變為小眾、互動、開放、精確。趙善強認為,運營商打造一個共同合作的平臺,同時對參與進來的各方進行有效管理,是他們在3G時代最行之有效的模式。他說:“每一個不同的領域都有合作空間,每一個領域公司的背景和運用模式也都不一樣,這就給很多小公司帶來了機會?!?/p>
新浪網的“3G推出一周年網民使用調查報告”還顯示,在3G手機服務方面,44.2%的網友選擇使用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的這一比例分別為25.2%和22.0%,差距明顯拉大。但58.8%的網友明確表示會因為3G標準的不同而轉網,僅有19.6%的網友表示不會。因此,對運營商來說,無論積累了多大量的2G用戶,在3G時代都不能掉以輕心,手機用戶的黏性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這也意味著,3G時代的產業鏈利潤來源發生了偏移?!?G時代的最主要利潤來源不是通信費,而是在上面跑的內容和服務?!崩顜r說,“在2G時代,語音通信是主要的應用,但未來的主要應用是移動數據通信,在這個過程中,產業鏈上各個環節都可能爆發出它的作用和影響力。內容提供商、服務提供商和設備制造商,對產業鏈的影響都會出現相應的提升?!?/p>
此外,一些過去位于產業鏈條最末端的環節也可能掌握更多話語權。來自國泰君安的一份研究報告就指出,由于未來手機定制模式將成為運營商發展3G業務的重要策略,零售終端在整個手機渠道中的地位變得日益重要。該報告認為:“3G時代,手機渠道的功能將由銷售平臺轉換為綜合服務平臺,而這必須借助于零售終端這一直接與消費者接觸的載體才能得以實現,因此手機產業鏈各方紛紛向手機零售領域滲透,手機渠道重心不斷向零售終端下移?!?/p>
根據中國電信最新公布的計劃,未來將大步加快3G渠道社會化的進程。在引進了蘇寧、國美等直接面向消費者的主流零售商之后,到今年年底,中國電信在終端銷售上的社會化比例將達到60%左右。中國移動目前采用的深度定制模式中,渠道商也獲得了更多的發言權,一款手機的生產規模以及營銷策略,終端商和運營商都不能單獨決定,必須要再加上渠道商,三方一起討論決定。
3G時代對于應用創新的強調,意味著巨頭們不可能包攬一切,必須給他們的聯盟者留出更多生存空間——也就意味著給未來留出更多的新增價值可能性。憑借Andorid系統的智能手機,諾基亞的老對手摩托羅拉咸魚翻身,于去年第四季度扭虧為盈。在APP Store的光彩照耀下,方興未艾的軟件商店則正努力打造一個運營商、終端制造商與第三方的共贏模式。
在趙善強看來,圍繞著3G應用,電信運營商、互聯網運營商和設備商正呈現出三方博弈的狀態。三方都有自己的3G規劃,方向不同,而其他公司的規模很難跟這三方抗衡,更多的是跟著大方向走。喬布斯的蘋果公司已經創新出了第一個大受追捧的成功商業模式,接下來,大家還在摸索更多的商業模式。他舉例說,比如不通過軟件下載分成,而是促使用戶通過軟件進行交易,在交易時抽取傭金,也是未來的一個可能發展趨勢。
但多位專家也強調, 盡管邊界已被打破,但真正的新格局還沒出現,整個3G產業尚處混沌狀態?!氨热缥④浲瞥龅腤indows和Office,在它們出現的年代都不算新東西,但之前的公司要么消亡了要么變小了,只有微軟取得了巨大成功。這個跟技術含量、管理水平可能都沒有關系?!壁w善強說,“隨著技術越來越先進,產業之間界限越來越模糊,未來肯定將產生巨大的格局變化,但這個大變化要在比較長的時間才能看見,機會、未知數和風險都很多?!?/p>
(本刊記者馮禹丁對此文亦有貢獻。)
手機終端商:
一邊失望,一邊希望
對手機終端商而言,3G帶來的不僅是產品的革新,更是一次改變力量格局的機遇,但目前他們的話語權并不大
從2009年發放牌照到推出品牌標志,再到一系列新式手機和新穎業務的陸續推出,2010年有關3G的話題,終于從持續多年的技術、標準口水戰,演進到了實質上的經營白刃戰。尤其是對手機終端商而言,3G帶來的不僅是產品的革新,更是一次改變力量格局的時機。
市場調研公司StrategyAnalytics的報告顯示,2010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總量為5400萬部,比去年同期的3590萬部增長50%以上,已占據了全球手機出貨總量的18%。另一家市場研究機構iSuppli則預計,2010年中國3G手機出貨量將達4297萬部,較去年的720萬部增長近5倍。
于是,各手機廠商都鉚足了勁,寄希望于3G來重新分割手機市場這塊蛋糕。不過,一切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順利。三大運營商給這次重新洗牌增添了不少麻煩,手機終端商需要在和三大運營商的不斷博弈中去尋找自我的空間。
既定的游戲規則
毋庸置疑,運營商是移動通信產業鏈上的主導者。不過這種主導地位在2G和3G時代大不相同。
2G時代,由于主要運營的是基于普通網絡的語音業務,整個業務市場被運營商所壟斷,產業鏈上的其他各方話語權微弱。而3G應用最主要的特征是以數據業務為主打,以客戶價值選擇和傳遞為中心,以網絡為基礎,以合作作為業務提供的最重要形式,運營商大包大攬的市場格局因此“不得不”被徹底打破。
在美國,蘋果公司就以其iPhone手機強大的營銷能力和品牌號召力,與運營商平起平坐的討價還價。這顯然是中國三大運營商不愿意看到的局面,為了讓3G終端深深打上自己的烙印,繼續占據產業鏈的龍頭地位,不至于使自己成為像蘋果這樣的公司的管道,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從一開始就在執行手機終端以運營商業務需求為導向的深度定制模式。
中國移動一位負責增值業務的人士對《商務周刊》表示,2G時代終端的發展往往是被業務發展所推動的,包括彩屏、彩信等都是業務發展催生的產物;而3G時代如果還是依靠業務推動終端,必將阻礙運營商3G業務的發展,因此,通過終端手機定制來推動運營商的3G業務是必然的選擇。在他看來,運營商將特色增值業務植入手機,有助于提高用戶對業務的使用量,保證促進新業務的開展,提高APRU值(單位用戶平均每月貢獻的業務收入)。
然而,對三大運營商推出的定制模式,手機終端商并不太認可。國內一家手機廠商相關負責人對《商務周刊》抱怨說:“三大運營商所謂的功能定制,完全是按照運營商的網絡需求疊加的一些用戶根本不感興趣的功能,漠視用戶的個性化需求?!?/p>
他表示,蘋果iPhone的成功是個性化需求的成功,并非按照運營商的功能定制要求進行研發,而是由獨立應用軟件開發商甚至用戶個人按需開發出極具應用和娛樂價值的功能軟件,不同的消費者根據自己的興趣、需求和偏好到軟件商店去選擇性下載?!岸ㄖ茻o可厚非,但如果定制的主體是為了推動自身的業務,缺乏為客戶需求開發的理念,那么3G在中國只會和大多數國家一樣最終以失敗收場?!彼f。
不過,對于這一模式,也有一家手機廠商的相關負責人對《商務周刊》表示可以理解:“現在為什么要定制?因為我們還沒有一個特別好的模式。至于中國聯通沒有要求iPhone定制,是因為我們自己的產品還不夠好,所以你就必須按照這個游戲規則來玩?!?/p>
而在摩托羅拉副總裁兼移動終端事業部亞洲產品管理總經理沈斌看來,定制的模式,是因為在這一特殊的競爭環境下,很多東西需要平衡,所以運營商需要介入手機中。
除了缺乏對用戶個性化需求的考慮,讓手機終端商更無奈的是,他們必須在這場游戲中不斷接受運營商更多的挑剔。
在定制模式中,運營商主導終端的研發、設計與制造,提出各種方面的要求,由終端廠商負責實現。運營商與廠商之間更像是雇傭關系,運營商自己定義終端規范及業務規劃,終端使用自有品牌,自己制定并實施市場推廣計劃。在市場營銷方面,運營商可以選擇在自有營業廳或合作伙伴的渠道銷售這種定制終端。由于完全定制,運營商可以在其價格策略上采取多種形式,如不同程度補貼購買新機、簽不同入網協議贈送不同終端等。
聯想移動副總裁、OPhone項目研發負責人梁軍曾經在接受《商務周刊》采訪時坦承,在他們和中移動的合作中,中國移動相對強勢些。比如聯想移動O1手機的研發中,他就多次和中移動研究院進行溝通,并最終確定思路?!耙坏┲幸苿拥牟呗园l生變化,你就得跟著它?!绷很娬f。
天宇朗通的話語權可能就更弱一些了。天宇朗通相關負責人表示:“基本上還談不上博弈,因為他們(運營商)是規則的制定者,我們目前還沒有資格去和它討價還價,未來也不見得有?!?/p>
運營商希望通過定制模式能夠自如的控制產業上下游,而對終端廠商來說,其品牌被進一步邊緣化。因此在3G元年的最初幾個月里,手機商更多是抱觀望態度,“最初我們是很困惑的,不知道該和哪個運營商合作,怎么合作”。
在觀察等待了一段時間之后,各手機廠商逐漸摸透了游戲規則,也明白了3G已是大勢所趨。從2009年第二季度開始,多普達就宣布不再推2G新品手機,全面轉向3G手機。同一時間,宇龍酷派也將80%左右的研發精力投入3G市場。
裂變
盡管對手機廠商來說,能否在3G時代突圍,現在來看還為時過早。不過針對3G的具體戰略,各自已經有了相對清晰的想法,努力爭取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占據有利的位置。
天宇朗通以前是以銷售來劃分事業部的,在2009年春節前分別成立了針對三大運營商的三個不同事業部。每一個事業部有自己的售后、研發、采購等。據天宇朗通負責人介紹,每個事業部員工的考核都是單獨進行的,“因為運營商的需求比以前代理商的需求更專業、更高”。
此外,目前在3G手機上出現的所有操作系統平臺,天宇朗通也都進行了產品開發,比如Windows Mobile、Symbian等。據他介紹,針對Google Android平臺的產品目前還沒有出來,估計在8月份將會發布。
上述天宇朗通負責人還坦承,Android是一個全新的東西,天宇朗通得重新學習?!巴ㄐ判袠I的變化太快了,尤其是技術,很多都是顛覆性的。Windows Mobile天宇朗通花了幾年的時間剛剛學好,現在就又推出了新的東西,壓力實在不小?!彼麩o奈地說,“倒不是說技術的東西我們學不好,而是現在操作平臺太多了,不知道該怎么選擇,為了不放棄任何一個可能的用戶,我們只好什么都做?!?/p>
好在不斷的增壓之下,手機廠商開始根據運營商的格局和自身實力做出戰略傾向,逐漸找準自己在3G時代的定位。
摩托羅拉在中國市場已經沉寂了很長時間,甚至讓人們忘卻了它曾經是昔日的手機霸主。自2006年全球市場份額達到23.3%之后,摩托羅拉在手機業務上就一直沒能找到正確的方向。面對市場占有率不斷下滑,摩托羅拉開始放下身段,全方位自救,3G無疑成為一根舉足輕重的稻草。這家公司擺出了一副進攻者的架勢?!爸袊?G讓我們很振奮,對摩托羅拉來講,這是一個重生的機會?!鄙虮笳f。
據他介紹,摩托羅拉在戰略方案上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正在由一個硬件為主的公司轉變為一個軟硬件一體化的公司,從以語音業務為中心變為以移動互聯網體驗為中心。
“專注以Android為平臺的智能手機是我們一個明顯的轉向?!鄙虮蟊硎?,Android平臺有著高度的開放性,而且是基于互聯網的基礎來開發,因此是摩托羅拉接下來的重點。
Android是Google于2007年11月宣布的基于Linux平臺的開源手機操作系統。這次,摩托羅拉徹底將寶押在了Android 上。這是摩托羅拉聯席首席執行官桑杰·賈上任后作出的決策。自2004年成功推出第一款超薄手機V3之后,摩托羅拉就把超薄當作發展的主線,推出一系列Razr超薄手機,以及與蘋果一起開發音樂手機Rokr。然而喬布斯敏銳地看到了消費者對這款產品的厭惡,于是開始了iPhone的秘密開發,而時任CEO詹德卻一意孤行,由于在觸摸屏和智能手機潮流中反應遲緩,更新速度極慢,這家老牌手機巨頭的市場份額不斷下跌。
2008年9月22日,運營商T-Mobile在紐約正式發布世界上第一款Android手機——T-Mobile G1,該手機為臺灣宏達電代工制造。2009年9月初,摩托羅拉也發布了旗下首款搭載Android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MOTO CLIQ。在沉寂許久后的這次押寶吸引了全球無數用戶的目光。當年10月28日Google發布了Android 2.0 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摩托羅拉和網絡運營商Verizon又共同推出了首款采用Android 2.0的手機Droid。Droid一出世就引起了市場的火暴,摩托羅拉全面擁抱Android的戰略獲得了如釋重負般的成功。
隨后,摩托羅拉毅然放棄了在多個手機操作系統上開發手機的做法,其中包括比較拿手的Symbian操作系統,目的就是集中精力開發Android平臺的智能手機產品。2009年12月,摩托羅拉在中國發布了首款支持TD系統的Android智能手機。到目前為止該公司已經推出了9款基于Android平臺的手機。2010年第一季度,摩托羅拉交出了一份超出業界預期的財報,實現贏利6900萬美元,而在此之前,摩托羅拉曾預計第一季度將出現虧損。這已經是摩托羅拉連續第四個季度實現贏利。
不過摩托羅拉豪賭Android的弊端也開始顯現。 今年1月5日,Google自有品牌手機Nexus One面市,這對于Android陣營的手機公司而言是個尷尬的消息。盡管在上市第一周,銷量僅有2萬部,遠遠低于Droid的25萬部,但Google也沒有花費太大的宣傳費用,并且只是采用自己網站銷售的模式。要知道,Droid上市前的預熱和宣傳營銷費用就高達1億美元。
沈斌表示對此并不擔心?!氨M管這是個最充滿競爭的市場,不過,摩托羅拉已經占領了一個有利的位置?!彼榻B,接下來摩托羅拉將與三大運營商共同推出幾十款3G手機,其中除了Android系統的產品外,不排除再基于其他的平臺,“但不會盲目地任何一個平臺都做”。
對于國產手機品牌聯想移動來說,3G更是更上一層樓的良機。2008年1月,聯想集團將一直虧損的手機業務以1億美元出售給聯想控股旗下的同胞兄弟弘毅投資,聯想移動開始了獨立化運營之路,同時也讓出了蟬聯多年的國產手機老大的座位。2008年12月易觀國際發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中國移動終端市場季度監測》顯示,天宇朗通以8.1%的市場份額名列中國市場第四位,成為國產手機的新頭羊。此后,聯想移動總裁呂巖把聯想移動重塑輝煌的希望寄托在3G的突破上。
“在2G時代確確實實國產品牌在很多方面還是落后的,無論從產品的質量,還是從品牌的積累來講。我們希望3G時代能夠迎頭趕上?!甭撓胍苿痈笨偛迷鴩聦Α渡虅罩芸繁硎?,“不是說3G一定能把國產品牌往前推,只是說給了這樣的機會,因為網絡的概念、應用的概念是全新的,大家在一條起跑線同時往前走?!?/p>
在潛修一年多之后,根據賽諾的數據,2009年5月起,聯想移動的銷量和市場份額節節攀升,并且一舉超過摩托羅拉,在國內手機市場排名第三。這是自2002年盛極而衰后,國產手機品牌取得的最好座次。
聯想移動在TD上的出手最大。無論是研發深度還是投入力度,其3G戰略都主要圍繞TD進行,可以說,TD是聯想3G戰略的核心。聯想移動是TD產業聯盟的發起者之一,也是聯盟的終端組組長。除TD800和TD900手機之外,聯想移動還推出了TD家庭電話、TD無線上網卡等產品,快速響應TD網絡發展對終端的需求。
2009年年底,聯想集團以2億美元回購聯想移動。很明顯,聯想是為了在移動領域大有作為。2010年年初,聯想在第43屆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正式推出樂Phone,這是聯想旗下首款移動互聯網手機,旨在把互聯網服務和手機終端進行結合,推動聯想的移動互聯網戰略轉型。
再次博弈
終端商和運營商的“和平共處”的時間并不長。千元3G手機,又再一次激起了兩者之間的利益矛盾。
目前中國的3G用戶數與2G用戶數還相距甚遠,并且仍有很多用戶對3G概念和應用相當困惑。在工信部召開的2010年一季度通信業運行新聞發布會上,該部通信發展司副司長祝軍表示,我國3G用戶累計為1808萬戶。這個成績并不理想,按照2009年預期,到2011年,3G用戶應該發展到2.4億戶,但目前尚不到預期的1/10。另一個麻煩是,目前的大部分用戶都是低端用戶,對于智能手機還沒有消費能力。因此,三大運營商開始將終端定制的重點集中在千元左右的中低價位3G手機上。
今年年初,中國電信就提出將重點發展“中檔價位3G手機”、“千元智能3G手機”,并計劃引導產業鏈資源向700—2000元之間的中檔價位手機傾斜,以補齊3G中低價位智能機型的短板。緊隨其后的是中國移動。中移動董事長王建宙在上海世博會“信息化與城市發展”論壇上表示:“中國移動在TD終端方面更需要增加的是中低價位手機,尤其是1000元以下的TD手機?!蹦壳爸袊苿忧г猅D手機戰略已進入實質階段,算上贈送話費,TD手機最低的已不到400元了。主打高端定位的中國聯通,也適時調整了其3G終端運營策略。據了解,中國聯通今年將重點打造2000元以下的3G智能手機,主要分為800—1200元、1200—1600元等價位檔。
很顯然,為增加用戶絕對量,運營商開始有意識地轉向中低端手機市場。然而,對運營商千元3G手機的倡議,終端廠商的興致似乎并不高,要么是觀望,要么是附和地推出一款象征性的千元手機,真正大張旗鼓來宣傳的目前也只有聯想移動等少數幾家。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成本過高、利潤太小。據業內人士透露,一款貨真價實的千元3G手機,僅采購成本就在900元上下,這還不包括在研發、推廣上的成本。千元的3G手機比很多2G手機還要便宜,手機廠商很難有動力去為此研發新品,投入精力。至于聯想移動為何敢于沖在前面,曾國章表示,聯想移動希望通過千元3G形成規模效應,實現薄利多銷。
但是由于運營商掌握著話語權,終端商這樣的消極叫板也只是暫時的。6月23日,中國聯通在京推出首批3G千元智能手機,就囊括了諾基亞、索愛、華為、天語等廠商的5款新品。沈斌表示,對于千元3G手機,摩托羅拉也是有計劃的,目前正在推進之中。
但這種妥協的后遺癥不小?!艾F在運營商推出的很多款千元3G手機,在配置上并不達標,有的甚至是在原來非智能手機上進行的改裝?!币晃徊辉敢馔嘎缎彰氖謾C廠商對《商務周刊》說,現在運營商大力推行千元3G手機,無非就是一個噱頭,“盲目鼓吹千元3G,并不利于中國3G的健康發展,一旦步入歧途,不滿意的是消費者,受傷的則可能是運營商和手機廠商”。
3G應用的未來王者
2010世界杯懸念揭開,南非獨特的“嗚嗚祖啦”在現場大發神威,場外球迷們的喜怒哀樂也有了新的發泄地。微博鼻祖“推特(twitter)”宣布,世界杯期間微博發布條數以每秒3283條創歷史新高。國內的數據也顯示,新浪世界杯微博每秒數峰值達1500條,騰訊微博在進球時每秒條數平均峰值更高達平時的12倍。
作為最近幾年新興起的一種網絡社交服務,微博帶領人們進入到一個更為自由開放、更加即時互動的世界,而3G時代的到來成為微博的助推器。來自貝葉思咨詢的研究報告顯示,未來3-5年,3G手機應用將會普及,隨著資費的下調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微博將從近兩年的市場培育期走向商業的春天。
從微博到應用商店、電子商務、電子書,剛剛拉開帷幕的3G時代充滿了無限可能。在《商務周刊》的采訪中,所有的采訪對象都給出了同一個觀點——3G成功的關鍵在應用,而創新的核心是長尾化,各種應用“一個都不能少”。
在這樣的背景下,“快魚吃慢魚”的效應被無限放大。面向未來,我們雖然無章可依,卻有跡可循。一些把人們的迫切需要與3G時代的便攜性、移動性以及數據處理能力的升級結合得更為緊密的應用,正在受到消費者和運營商的熱烈追捧。海量業務應用的增長則促使廠商開始構建一個更具針對性的基礎架構。最終,一切的準備都指向移動互聯的大場面。摩根士丹利認為,3G是移動互聯網取得成功的關鍵,2010年將因用戶普及率超過20%成為3G的“主流”拐點,具體而言,西歐和北美的拐點已經發生在2007年到2008年,除日本以外的亞太地區則將在2011年和2012年迎來拐點。
不僅僅是手機
盡管3G制式的終端已經發展出手機、上網卡、電子閱讀器、智能本等多個種類,但智能手機無疑是3G元年的最大亮點。有預測認為,2010 年智能手機的發展將超越全球筆記本電腦和上網本市場,并在2012年超越整個PC王國。
讓智能手機從崛起、飛躍到井噴的原因在于它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手機。除了可以承擔桌面電腦的角色之外,智能手機目前還具備更多功能:首先是個人用品,即主要由一個用戶使用,而且60%的用戶隨時隨地帶著它;其次是強大,2009年高端智能手機的處理能力相當于PC在2001年時的處理能力;第三是始終聯網;第四是可以提供位置信息;第五是便于付款和認證。
蘋果iPhone和iTouch可以被看作個人聯網產品的最好例子。除了硬件之外,充分發揮智能手機上述幾大功能的應用,比如社交網站(SNS)、手機搜索、移動支付和電子商務都已經表現出強大的發展勢頭。
在天下網技術總監王俊看來,手機SNS可以讓人們隨時隨地的通過互聯網分享日志、照片、音樂,讓SNS變得更加隨心所欲,這是一種可以歸于稟賦的先天優勢?!笆謾CSNS對于用戶來說更及時、更方便,這實際上就是未來互聯網的一種特質?!彼f,“未來更多的用戶會更加傾向于這種互動的方式,而PC或筆記本電腦,人們會更多的應用在工作中?!?/p>
從使用價值的角度講,無論是手機還是互聯網,其產生的根源都來自于人們的社交需求,這種需求也是兩者每一次技術變革的基礎動力。目前的態勢是,已經風生水起的傳統社交網站在2009年遭遇到了強勁的對手——微博。
早在2006年推特出現后,中國就有一批“仿生”的微博網站出現。但由于政策限制,草根微博戛然而止,主流門戶網站開始加入戰團,并迅速白熱化。2009年8月,新浪微博首先上線;今年3月20日,網易微博宣布正式上線公測;3月31日,騰訊微博開始邀請部分用戶參與內測;4月11日搜狐微博也開放公測。有消息稱,新浪和騰訊都把微博項目上升到公司戰略高度,由CEO親自來抓。
同樣基于人與社會的哲學關系,手機搜索是另外一個方興未艾的熱門應用。專家指出,用戶在移動狀態下最突出的信息需求,往往表現為“拉出式”,即特定情境下的查詢需要,特別是在生活類信息方面。例如尋找道路、尋找餐館、查詢航班及旅館等,以及由此延伸的預訂等服務。這類服務是信息服務與電子商務的結合,與手機的高中端人群的活動特征相吻合,本身對終端屏幕沒有太高要求。
過去兩年,Google來自手機的搜索流量增長了5倍,有報告預計目前來自移動設備的搜索已經超過了Google業務比例的10%。Google的高管們現在承認,他們已經向“手機業務投入重注”。
在中國,2009年手機搜索市場用戶規模達1.32億人次,環比增長103%;今年第一季度又獲得27.9%的環比增長。除了Google、百度這樣的傳統巨頭,如宜搜、3GYY等新興手機搜索廠商崛起的勢頭也十分強勁。
在手機支付領域,艾瑞咨詢5月26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中國手機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將達到98億元,比2009年增長308%。該報告認為,由于3G網絡發展及整體支付環境的改善,手機支付在未來兩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2012年交易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
在巨大的市場機遇前,各方資本展開激烈角逐。在手機支付產業鏈上活躍著三股力量:運營商、銀聯和第三方支付平臺。中國移動已將手機支付業務列入2010年集團KPI(關鍵業績指標)考核體系,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也相繼展開舉措,中國銀聯的新一代手機支付業務目前處于大規模試點階段。相對這些龐然大物,如何在競爭中突圍則成為獨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首先面臨的問題。
2009年底,第三方支付平臺易寶支付實現了贏利,易寶支付副總裁余晨表示,他們的電子支付主業已經找到了差異化的道路。他介紹說,目前手機支付分為現場支付和遠程支付兩大類,中國移動更多是現場支付,即在手機里做個特殊芯片,把手機當信用卡來刷,是面對面的交易。而易寶支付強調的是遠程支付,整個交易通過網絡完成。余晨認為,現階段第三方支付企業切入移動支付時應更關注移動遠程支付,這一方面是因為移動互聯網上提供的數字娛樂內容日漸豐富,對移動遠程支付產生了直接需求;另一方面,移動遠程支付可以讓第三方支付企業有更多的創新空間和主導權。
在他看來,手機支付的成熟期至少還需要3年。而現場支付是日韓的模式,遠程支付是美國的模式?!皟烧卟⒉幻??!彼f,“有些人覺得一種方式將會替代另一種,但實際市場的需求很復雜,不同的支付產品和不同的支付服務解決方案都有機會?!?/p>
各方在手機支付上的布局,也將移動電子商務這一新興市場托出了水面。由于3G發展對于影響移動商務的技術、基礎設施、潛在用戶等要件的改善,2009年中國移動商務市場交易規模同比增長超過200%,預計2012年將達108億元。繼“十一五”規劃之后,“促進移動商務創新應用發展”也是工信部的一個重點方向。目前,工信部信息化司獲得申報的移動商務項目達到147個,分布于30個省市區。
2007年,移動商務平臺服務商億美軟通開始對3G進行技術投入。2009年3G牌照一頒發,公司即成立了移動互聯事業部,推出自己的移動商務技術和應用方案,比如針對保險公司的業務員移動辦公系統,給物流公司的移動數據采集系統。2010年,億美軟通又成立了數據空港事業部,推出了更加深入和復雜的3G解決方案。億美軟通CEO李巖表示,這兩次架構上的大調整,就是為了加強和適應公司將來在3G業務上的競爭力。
“一個新事物的出現,尤其是這樣一個重大的技術轉折,應該放到一個更大的歷史跨度上來看,這個坐標體系不能設定為一年?!崩顜r說,“移動互聯網對于社會的改變,將比傳統互聯網對社會的改變還要大。3G是一個讓中國快速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平臺,在這個過程中,3G的最大挑戰就是時間?!?/p>
技術支點
按照規劃,未來3年內,中國將投資4000億元于3G網絡建設,使網絡足以支持4000萬手機用戶同時在網應用。另一方面,受3G業務開展的影響,中國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在2009年上半年就增長了32.1%。預計到2013年,全世界手機上網用戶數量將超過使用電腦上網的用戶數量,達到17.8億人。在規模和應用取得快速發展的基礎上,用戶對于上網環境也提出了更多要求。
首先加速的是手機瀏覽器的競爭。作為最早加入該領域的手機瀏覽器廠商之一,從2008年至今,Opera已經在113種、超過1億部手機上預裝了Opera手機瀏覽器,合作伙伴除諾基亞、三星等國際品牌外,還有華為、海爾等中國廠商。Opear首席戰略官Rolf Assev在接受《商務周刊》采訪時強調:“PC瀏覽器很重要,但最大的市場是移動市場?!?/p>
在Rolf Assev看來,移動設備不僅僅指手機,還包括平板電腦、電子書和一切有屏幕的移動設備。Opera的目標是對所有可通過“云”進行上網沖浪的設備都提供支持?!斑@種跨平臺的瀏覽器是Opera的一個重要競爭優勢?!彼f,“我們是眾多瀏覽器廠商中唯一能夠實現對所有平臺和設備提供相同用戶體驗的公司?!?/p>
Opera公司首席技術官Hakon Wium Lie則表示,統一內核使得Opera的跨平臺瀏覽器平移變得非常簡單。在具體應用中,任何一個平臺上的改進和漏洞修正也都可以回到內核引擎上,從而讓所有平臺都從中受益。
Rolf Assev 也認為,統一內核有助于用戶更好的上網體驗?!坝刑嗯d趣迥異的廠商都在開發自己的產品,結果就很難實現真正統一內核運行。因為廠商們并不熱衷于將他們開發的新功能和漏洞修正帶回核心引擎,以避免讓其他競爭對手獲利?!彼f,“你看,當各個強勁的競爭對手們試圖共用一個內核引擎時,該內核的代碼會變得越來越零碎,最終的結果是各種完全不同的產品大行其事?!?/p>
過去幾年,Opera的營收年增長率達到40%—50%。通過授權手機OEM廠商和運營商使用其瀏覽器,再基于活躍用戶數量獲得使用費,是Opera目前最主要的營利方式。同時,Opera也允許最終用戶免費下載和使用公司的產品,再通過搜索分成和廣告獲得收入來源。接下來,Opera還希望在手機支付上開拓利潤空間。但如同Google與百度的競爭一樣,它在中國市場必須面臨本土廠商的挑戰。
今年5月,盡管Opera取代了蘋果的iPhone瀏覽器成為全球最流行的移動瀏覽器,但在國內市場,UCWEB推出第7個版本之后,其風頭趕超了風靡一時的Opera Mini。目前,UCWEB在國內的市場份額遠高于Opera。
作為中國第一家在手機瀏覽器領域擁有核心技術及完整知識產權的公司,2005年成立的UCWEB(優視科技),名稱來自“You Can Web”的縮寫,意為“你能隨時隨地訪問互聯網”。由于市場的不成熟和技術等原因,這個雄心最初幾年進展得并不順利。2008年,全球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移動互聯網,UCWEB抓住這一機遇,成功進入到移動互聯網的第一陣營。2009年,UCWEB開始贏利。
作為移動互聯網的一個階段,3G在UCWEB發展中的作用毋庸置疑?!?009年是中國3G的元年,但是對我們來說,2010年才是3G業務的元年?!盪CWEB的 CEO俞永福將3G的產業鏈總結為,端、管、云、生態環境4個環節。端是聯想移動等手機終端,云就是用戶最終需要訪問的內容,比如百度、淘寶等,生態環境就是運營商?!艾F在的問題是,端訪問云的時候有很多障礙,因為這個端不是PC端,而是手機端。UCWEB在這中間找到了定位,我們就是做管道的,讓端能夠訪問到云?!彼f。
目前,國內基本所有的3G手機上都安裝了UCWEB軟件。UCWEB還第一個作為第三方瀏覽器應用走進了APP Store。據俞永福透露,早在2009年UCWEB就向蘋果提出了申請,但是前面3次都被拒絕,今年第4次申請才獲得通過。
俞永福微笑著對《商務周刊》說:“原來大家都認為管道不重要,修路很辛苦。隨著3G產業鏈的成熟,我們的價值越來越凸顯出來?!?/p>
在Rolf Assev看來,中國的移動瀏覽器廠商提供的是更接近于門戶的服務,即連接簡單的WAP或手機網站,而不是全網頁瀏覽的互聯網網站,Opera提供的則是完全的互聯網瀏覽體驗,把上網選擇權留給用戶。
但俞永福認為,擁有獨立瀏覽器內核只是一個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手機天生具有“屏幕小、單手輸入、操作系統分散”的特點,在中國當前的互聯網發展環境下,不可能讓用戶還像PC上網那樣去輸入網址、密碼,“除了加強手機瀏覽器本身的技術和功能研究,客戶推送的價值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目前,Opera在中國的團隊接近40人,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研發工程師。本土研發團隊不僅負責Opera產品的漢化和本土化,也參與到下一代引擎和平臺的開發過程。Opera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要更貼近中國用戶乃至亞洲用戶,也是為了加強在內核和產品方面的競爭力。
但Hakon Wium Lie承認,盡管速度在瀏覽器的競爭中非常重要,卻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在手機上網形成規模效應之后,網絡釣魚、病毒、木馬等網絡安全隱患又給電子商務、網絡支付等應用的開展造成了障礙。與PC上的互聯網一樣,手機上網也需要從可用向可信階段發展?!拔覀兛紤]了所有因素,在保護用戶隱私的同時,還要保證能夠迅速修復網絡安全問題?!彼f,“我們一直致力于讓用戶覺得使用Opera是安全的?!?/p>
卡巴斯基移動安全業務總監邱耀武也表示,PC安全包括木馬、郵件攻擊、網關攻擊等,這些問題在手機上同樣會出現??ò退够鶎嶒炇已芯堪l現,手機安全軟件現在已經開始呈現互聯網化的趨勢。從2009年6月到2010年6月,其檢測到的所有針對智能手機的惡意軟件中,有35%都可以利用互聯網來進行傳播。
這個全新的手機殺毒軟件市場同樣誘人,國外的卡巴斯基、邁克菲,國內的金山、瑞星等都推出了自己的手機版殺毒軟件。但與殺毒軟件商們對于手機病毒的同仇敵愾不同的是,一些手機生產商和專家對此提出了疑義。有開放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指出,手機操作系統基本以Linux核心,應用程序一般運行在普通用戶權限下,而PC平臺的使用者一般都是以管理員權限登錄,應用程序也運行在管理員權限下,所以PC上病毒傳播的可能性要比手機大得多;其次,手機操作系統在設計上是安全性高于易用性,很多功能受限,比如用戶不能隨意安裝程序,也限制了手機病毒的傳播;此外,手機操作系統種類和版本也比PC平臺要多得多,即使出現漏洞,也很難達到完全自動化傳播的程度。
當然,或許更麻煩的一點在于,PC殺毒軟件的病毒特征庫模式復制到手機上很不現實,PC殺毒時運行速度都大受影響,擱到手機上還不當場死機?手機殺毒需要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技術框架,目前人們還沒有看到它的出現。
真正的藍海
從根本上說,各方巨頭在3G時代大動干戈的原因在于移動互聯網這一真正的藍海?!?G元年”其實宣告的是大規模移動互聯時代的正式來臨。
俞永福強調,目前把3G等同于移動互聯網的認識是錯誤的?!耙苿踊ヂ摼W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產業模式,3G只是移動互聯網必經的初級階段,移動互聯網是3G的未來?!痹谒磥?,桌面互聯網是一個全球化的市場,而移動互聯網則是典型的區域化市場,各個國家都不同。
事實上,移動互聯網代表著五大應用的融合,即3G、社交、視頻、網絡電話和移動裝置,后面四種具體產品在3G技術背景下發展更為迅速。摩根士丹利在《2009移動互聯網研究報告》中指出了新的技術周期與過去略有不同:在用戶增長方面,其發展速度比以往周期的發展速度更快;就用戶機會而言,其規模更大;它具有全球性,每個區域的移動連接、期望、需求和收入水平都對此有所貢獻;在這個過程中,美國抓住了領頭地位,大量年輕但經驗豐富的世界一流技術專家占據關鍵的一席之地。
“移動互聯網的投資周期將追隨桌面互聯網的模式——從基礎設施到平臺然后到應用程序、服務及內容,我們目前正處于這一階段,隨之而來的便是零售及商務?!蹦Ω康だ膱蟾嬲f。隨著互聯網向移動方向發展以及無線數據使用的迅猛增長,無線服務供應商的成功關鍵在于規模,手持設備制造商的戰場是智能手機。在平臺領域,至今還沒有哪家平臺公司會像前一個周期的IBM、DEC以及微軟那樣在軟硬件上獲得主導地位。由于移動消費者正以前所未有的快速步伐接受新的以網絡為基礎的軟件應用程序,那些能夠在新計算技術平臺上投資、并擁有創新應用程序/服務及內容的公司,往往能夠建立起巨大的用戶基礎及循環收入。
目前的產業角逐者包括了三大主要力量,即運營商、互聯網企業和終端廠商。其中,運營商的發展策略是整合產業鏈資源,將最好的互聯網服務引入到手機上;互聯網企業則是專注于如何將優秀的桌面互聯網產品和服務移動化;終端廠商的著力點則是圍繞終端打造綜合移動互聯網服務能力。三股力量最終競爭的焦點,還是在于找到并掌握用戶的“性感地帶”。
“過去的幾十年,全球的IT產業經過了幾個王朝?!庇嵊栏Uf,“1990年代以前,這個王朝的關鍵詞是硬件,王者是IBM;1990年代,這個王朝的關鍵詞是PC和軟件,王者是微軟,而聯想抓住機會成為這個時代中國的王者;過去十年,關鍵詞是互聯網,王者是Google,中國的王者是騰訊;接下來的十年,關鍵詞是無線,真正的王者尚未出現?!?/p>
(本刊記者周燁彬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