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套現迫不及待 “食利八族”戰投、PE在內

2011/11/26 16:53      古月

  近日,A股連續下跌,盤面一片狼藉,即使如此,上市公司特別是中小板、創業板上市公司大股東及其高管套現依然不止。統計顯示,截至11月24日收盤,本月共有155家中小板、創業板公司減持套現649次,其中高管減持471次,累計減持3.59億股,套現65.41億元。

  目前,A股上市公司已接近2300家,回顧全流通以來上市公司大股東股份的變化,基本上就是一出沒完沒了的減持連續劇。毋庸諱言,股市儼然已成某些人的提款機,而其中減持套現最為兇猛的大股東,又大致可歸納為8類,他們就像禿鷲,成為市場里的食利階層。

  第一類食利者,就是所謂的戰略投資者。這些打著各種旗號在IPO中重金入股的機構,當年是以“市場穩定器”的身份被監管機構鄭重請進來的,但事實證明,他們絕大多數都是過江龍,在鎖定期結束后,憑借各種理由套現。近來套現最兇猛的就是入股四大銀行的外資銀行,雖然是在H股套現,不過也沉重打壓了A股股價。

  第二類食利者,就是IPO前投機入股的各類PE。如果說戰略投資者還掛著塊遮羞布,這些機構簡直就是赤裸裸地沖著套現來的,特別是各類券商直投,更是肆無忌憚。奇怪的是,這類明顯套利的行為,前段時間居然還被視為金融創新,得到管理層鼓勵。

  第三類食利者,就是各類代理人。如今,身家過億的娃娃股東已經不稀奇,這些兒童當然是某些利益群體的代理人,但稀奇的是,某些股東找來找去卻始終找不到正主。前些年,中國平安出現個劉芳,后來魯能股份的大股東險些變成十幾個大草原上的放羊娃,至于這類股東究竟有多少,估計只有天知道。

  第四類食利者,就是定向增發對象。這兩年,定向增發幾乎已成為再融資的最主要方式,而那些參與定向增發的個人或機構,幾乎無一不是財務投資者。為了完成增發,上市公司、投行幾乎是捧著哄著這些有錢的大佬,特別是行情不好時,這些人或機構更成了大爺。為了便于他們套現,不少上市公司甚至不惜調劑報表利潤,甚至配合發放假消息,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第五類食利者,就是瘋狂套現的上市公司高管。創業板開板以來,高管套現成了股市一景。只要鎖定期一到,上到總經理,中到董秘,下到技術骨干,大家伙不約而同地可著勁減持。至于IPO時的承諾,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套現才是硬道理,哪管股民瓦上霜。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這些高管減持時機的精準,不是壞消息出臺前夜,就是好報表出臺之時,其減持技巧之高超被很多人視為鬼斧神工。

  第六類食利者,就是揮刀自宮的大股東。相比起一般高管,董事長減持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收斂的,但萬事都有例外,A股上市公司中連續減持手中股份,最終放棄大股東的地位的也不乏其人。最典型的莫過于ST梅雁原董事長楊欽歡,作為第一大股東梅雁實業的實際控制人,楊老板這些年連續減持,目前手中持股僅剩2.2%,他自己及關聯董事也掛冠而去,伴隨其連續減持的是公司業績大幅下滑。

  第七類食利者,是資本玩家。這類人入主上市公司,本來就是奔著套現來的,只不過這些人或機構比PE或戰略投資者玩得更大、更猛。這類資本玩家A股中甚多,比較典型的是多倫股份的大股東多倫(香港)投資公司。從11月18日-11月24日的一周時間內,香港多倫累計減持多倫股份3248.78萬股,占全部股本的9.53%,套現金額近3億元。近年來,香港多倫實際控制人陳隆基,染指多家A股上市公司,但最終卻都巧妙地金蟬脫殼,成功套現而去。

  第八類食利者,是不務正業的控股股東。這些年,不少上市公司主業經常變來變去,外界什么時髦,控股股東就跟著起哄。比較典型的是中天城投,這家主業本為房地產開發的上市公司,這些年,先后涉足礦產、鋰電、文化,簡直讓人眼花繚亂。說穿了,這類患上主業漂移癥的公司,實際上已成為控股股東的一個資本運作平臺,主業變化的目的在于二級市場的套利。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