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行業正發生深刻變化,在行業掀起無數價格戰的大鱷京東今年要“金盆洗手”,京東CMO藍燁明確表示,價格競爭階段將結束,京東不會再追求單純低價競爭。盡管有對手放言價格戰依舊會繼續,不過,行業人士普遍認為電商價格戰不會再像去年那般猛烈。
華平投資合伙人黃若今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價格戰已有點老生常談,玩到現在越來越沒新意,就像百貨公司買一百返三百,開始很熱鬧,很快消費者會意識到不過是騙人游戲。另外,絕大部分電商公司虧損嚴重,沒那么多錢繼續打價格戰。
談及去年815京東蘇寧價格戰,黃若直言,就是一場鬧劇,甚至有點像皇帝的新衣,京東、蘇寧覺得很滿意,但絕大部分消費者對815這類事件都很鄙視,因為商家根本沒有做到所承諾的東西,即便降價也是很多缺貨或者干脆沒貨。評價一個公司做促銷活動成功不成功,不應該看完成多少訂單,更應該關注讓多少人失望。
談及電商行業發展時,黃若毫不客氣的說,行業過去10年犯了很多錯誤,走了很多彎路。最主要的是行業過分追求規模,過分追求流量,不計成本的燒錢。任何一個行業如果發展10年還沒有清晰的盈利路徑,行業本身要反思。
“互聯網上存在很糟糕的現象,就是所謂的從眾心里很嚴重,因為淘寶一年做一萬個億,因為京東一年做600個億,所以說我怎么也得做10個億。”黃若說,電商行業其實正確的態度是,寧可要一個結結實實小個子,不要松松垮垮的大個子。
自上市以來當當已經連續虧損了7個季度,在短短兩年時間虧損了6.69億元。當當虧損的重要原因是成本在營收比例過高,最高曾達到90%.而當當在上市之前,實現連續2年盈利。當當虧損的重要原因是投入物流、倉儲建設及品類擴張。
早在兩年前當當內部就曾有過討論,是要規模還是要盈利,如果要規模就需要進行3C領域,必然會虧損,如果要盈利,則面臨的是同行快速做大虧損,當當將面臨多元化的指責。當當CEO李國慶最終選擇穩健經營,未進入3C領域,但在大幅擴張下依然面臨邊緣化指責。
作為曾經當當的COO,黃若點評了當當現狀,稱企業的發展是要在有盈利前提下來發展。當當上市前曾連續兩年持續盈利,現在虧損重要原因就在于大規模擴張。當今當當與京東、天貓在量級上顯然存在差距,不過,黃若并不認為當當被邊緣化,黃若指出,企業會不會被邊緣化,看企業有沒有核心競爭力。如果沒有核心競爭力,就會被邊緣化。
電商行業游戲規則正發生改變。黃若指出,2013年、2014年中國電商將進入整合期,越來越多企業將不會再盲目追求規模,電商企業更應關注幾點:1,模式是否創新;2,運營效率是否夠高;3,客戶留存率。
以下是對話華平資本投資人黃若文字實錄:
記者:您在零售、電商行業呆了20多年,對電商行業分析非常深刻,能否分析一下目前電商形勢,怎么看待京東、蘇寧、天貓、國美(微博)幾家今年的競爭?
黃若:總體來講,今年電商行業處于整合期。電商在中國有差不多十年歷史,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過去十年最大成就是把這個行業從一塊生地變成熟地,越來越多的人使用電商服務。這個行業過去10年犯了很多錯誤,走了很多彎路。最主要的是,行業過分追求規模,過分追求流量,不計成本的燒錢,十年下來,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行業除淘寶盈利外,還都處于虧損狀態,這個行業還沒有進入很良性的循環狀態。
作為任何一個行業,如果說十年下來還沒有走出一條很清晰的盈利路徑,這個行業本身要反思,從2012年開始,因為整個資本市場相對冷卻,中國互聯網紅利沒有以前那么多,緩慢下來,客觀上使得行業開始回歸到比較理性的軌道上來。比如說過去幾個月,我們見到這些電商創始人,更多談要控制費用,要節省開支。所以說一定要說判斷的話,2013年、2014年這兩年會是中國電商的一個整合期。
相關閱讀